待在水鏡書院的這段日子裡,陳頊已然被司馬徽的才學折服。聽聞此言,不由得驚慌失措,忙問司馬徽緣故。
司馬徽微微搖頭:“關羽對襄樊虎視眈眈,你若到了他軍中,讓他確信陳霸先欲反,其必再伐樊城。”
“荊州一帶戰火再起,百姓恐再遭劫難,老朽是故歎息。”
陳頊則答道:“孫策無德,非是我陳家欲使生靈塗炭。”
司馬徽沒有答應,隻是讓陳頊早做準備,三天後喬裝打扮隨他一同前往江夏。
陳頊聽說司馬徽願意帶自己離開,自以為能從此脫離孫策,不再有性命之憂,於是喜出望外,歡歡喜喜地收拾起了行囊。
他寫信告知陳霸先與陳蒨自己將隨司馬徽前往江夏聯絡關羽,命隨行的老仆送往陳府。畢竟自己是陳府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又事關重大,行動前理應告知兩位兄長。
老仆對陳家忠貞不二,得令後便欲動身前往。
走到院門口,老仆忽地看見前路有一名青年學士坐在路旁的石頭上,頭戴綠色頭巾,麵容堅毅,身著帶有花紋的長袍,氣質儒雅沉穩,正抱著一卷書苦讀。
老仆不打算打擾這位學士,徑直走過。
可那學士卻突然開口說道:“汝欲害陳頊乎?”
老仆滿腹狐疑,止步問道:“小子何故出此言?”小子在古代可表貶義,可表親昵,也可作為平常對陌生人的稱呼)
學士站起身,抱拳道:“在下孟建,字公威,見過老先生。”
孟建字公威,汝南人,曆史上與諸葛亮是好友,與徐庶、崔州平、石韜並稱“諸葛四友”。
“我在此處讀書,偶遇老先生,念及陳頊待人有禮,遂開口相勸。”
“孫策的錦衣衛遍布荊州。他最近欲害陳家,自會安排錦衣衛加緊監督爾等。”
“這種情況下,幾乎可以篤定老先生向陳府傳信之事會馬上被發現。到那時,師父想帶陳頊脫離孫策,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陳頊離開之事大可在未來由我等告知於陳霸先,老先生也不必急於這一時。”
老仆聽罷,冷汗噌噌噌地往下冒,再拜道謝,著急忙慌地原路返回。陳頊得知消息後亦汗流浹背,慶幸之餘再度感歎道:“向前遇崔州平,今又見孟建,水鏡書院之賢才何其之多!”
孟建成功阻攔了老仆,躲過了從水鏡書院到襄陽路上的錦衣衛,卻不曾想,這水鏡書院中也有錦衣衛的臥底。
五個時辰後,孫策收到司馬徽將帶陳頊前往江夏的消息,急請孫臏議事。
孫臏聞訊大喜,抱拳道:“臏賀喜主公,可借此機會除掉陳家!”
孫策輕笑出聲,示意孫臏繼續往下講。
孫臏說道:“司馬徽是荊襄名士,又與主公並無君臣之實,行動相對自由,咱們管不著他。”
“可陳頊不一樣,他實打實地在主公麾下任職。隻要他隨司馬徽前往江夏,咱們便可在路上扣押他,之後便能順理成章地處理陳家。”
孫策蹙眉,不解其中緣由,問道:“照錦衣衛傳回的消息,陳霸先和陳蒨並不知情,隻陳頊一人前往江夏,而且他在水鏡書院中待了有兩三個月了。”
“咱們頂多以投敵罪處理陳頊,怎麼能牽連到陳蒨和陳霸先呢?”
孫臏微微一笑:“把陳頊關進地牢中審訊,然後偽造口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