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水都前往三十八山之時。
長安。
這三日,唐仁幾乎沒離開過東宮,難得放鬆一回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就在他沉醉在其中之時,聖人的詔令終於到了。
高進忠早早就來到了太子府,在李雍澤的帶領下,向唐仁的小院走去。
李雍澤看著身旁的高進忠,試探的開口道:“高公公,不知聖人此番召二郎進宮可有什麼講究?”
對於這位謙謙有禮的大唐儲君,高進忠還是很有好感的。
遲疑了片刻後,緩緩開口道:“聖人的心思豈是我等可琢磨的,不過,老奴這有些猜測,殿下聽聽就好。”
李雍澤朝他拱了拱手:“還請公公明示。”
“咱家常伴聖人左右,這兩日聽聞聖人有意在京兆府增設一個部門,聽說叫監察使,不知因何緣故而立。”
李雍澤聞言眉頭一緊:“京兆府?”
“就是京兆府!”
看著李雍澤的模樣,高進忠笑了笑,之後不管李雍澤如何詢問,都不再開口了。
看著高進忠的模樣,李雍澤搖頭苦笑了一聲,隨即陷入了沉思。
聖人在京兆府增設監察使一職,那肯定就是為唐仁增設的,但這裡有什麼深意呢?
按權利來說,京兆府雖然掌管著京都的秩序,但在長安,很多事都是京兆府管不了的。
管不了這個詞不準確,應該說是不好管。
畢竟長安是大唐的政治中心,這裡麵的官員和錯綜複雜的關係不知凡幾,管吧得罪人,不管吧還不行。
這裡麵的度如果拿捏不好,京兆府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可以唐仁的性格,進了京兆府可能服軟嗎?大概率會得罪很多人。
就在這時,李雍澤突然反應了過來。
不管唐仁在何處,恐怕都免不了被攻訐,如此一來,其實在哪就並不重要了。
而且,京兆府這些年來漸漸變得有些膽小慎微了,許多涉及朝中官員的案子,到最後都不了了之。
不過,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都在朝中為官,低頭不見抬頭見的,沒有人會把事情做絕。
二郎是外來者,跟朝中的大臣們幾乎沒有關聯,這是想用二郎打開局勢嗎?
想到這,李雍澤大概明白聖人的想法了。
不知不覺中,兩人來到了唐仁的小院。
一旁的近侍頗有眼力的推開了門,兩人緩緩走進了院子。
閒來無事,正在院中打太極的唐仁,看著李雍澤帶著一名宮中內侍穿著的老者走進來,頓時明白了什麼,當即做了個收式,隨後朝高進忠施了一禮。
“小子唐仁,見過大人。”
一襲白衣加上滿頭白發的唐仁看上去就有種飄然若仙的感覺,與唐洛有著七分相似的俊俏麵龐很難不讓人喜歡。
高進忠見到唐仁的瞬間就對他有了些許的好感,當即回了一禮,嗬嗬一笑道:“咱家可不是什麼大人,隻不過是聖人身旁的一個老奴罷了,唐郎君不必如此。”
作為天子內侍,這種人是最不能得罪的,他陪伴聖人的時間,可比什麼皇子皇後多多了。
當即笑了笑道:“公公說笑了,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小子早聽聞公公心思縝密,處事周全,乃是朝廷上下官員的楷模,所以心中敬佩,不敢逾越。”
聽唐仁這麼一說,高進忠眼前一亮:“疾風知草勁,板蕩識誠臣,好,真好啊。”
他這輩子已經沒有什麼追求了,現在隻想著跟著聖人去了後,在後世能留下個好名聲,這兩句詩可謂說到了他的心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