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華三年十月,徐灝親筆寫下《討交趾敕諭》,拜曹彬為安南道行營馬步軍都總管,率軍進討安南,戴罪立功、一雪前恥。
十月中,曹彬和楊業彙合了援軍,合兵五萬,其中有南唐士兵一萬五千人,再加上南漢軍隊,一共集結了八萬大軍。
麾下範玉峰、呼延讚、劉明德、楊業等人皆是開國大將,將星雲集,看得出來,皇帝對於這一仗的重視程度。
孟浮生也給曹彬帶信,反複提醒他,不要輕敵,步步為營,先取諒山,誘敵來援,先消滅交趾有生力量。
一個月後,宋軍正式進攻交趾。
大軍兵分兩路,一路走陸路,從邕州今南寧)出發取諒山。
另一路從廣州府出發走水路,準備直接在交趾境內登陸,直取升龍府今河內)
十一月初,宋軍陸路大軍進入了交趾境內。
這個時候,黎桓也犯了和曹彬同樣的錯誤,“輕敵”了,他以為中原軍隊和南漢軍都是一個水平,不足為慮。
所以他不顧眾臣勸阻,點起五萬大軍,從升龍府北上,準備和宋軍來一場堂堂正正的戰略決戰,擊潰敵人,進而奪取嶺南。
另一邊,楊業知恥而後勇,他比曹彬還倒黴,說實在的,當日戰敗和他關係不大,但是卻被一擼到底,本來是個伯爵,現在啥也沒有了。
不過他不怪皇帝,隻能怪自己,誰讓自己沒有跟隨出征呢?
這次是個好機會,他要用敵人的鮮血洗刷自己的恥辱。
賭咒發誓,終於搶到了先鋒的位置,率領三千人馬在前麵開路。
他又自率五百親兵走在最前麵,親自給後麵的大軍開路。
“前麵是什麼地方了”楊業勒馬站住,問左右親兵。
一個充當向導的漢族商人,手搭涼棚看了看,回答道:“回稟將軍,前麵就是廣源州今越南廣淵)了,過了這裡,就距離諒山不遠了”
楊業點了點頭,看看天色,已經日近正午,這裡氣候和中原截然不同,雖然是冬天,卻感覺不到一絲涼氣。
“休息一會,讓兒郎們吃飯”楊業猶豫了一下,下令道。
剛要翻身下馬,卻見西南角上“嗖”的一聲,一發爆竹在半空爆炸開來。
“敵襲”一個親兵大聲叫道。
楊業下馬的身形定住了,隨即大喜過望,立功的機會來了。
他的五百親兵,皆是楊氏族親,一直跟著楊業在北方打仗,配合慣了的,也不見驚慌,不用彆人吩咐,互相幫助著披上重甲,片刻之後,就列成陣勢。
西南角草木搖晃,不一會,跑出一個輕騎斥候,跑過來大叫道:“將軍,前方交趾軍三千人,請將軍早作準備”
敵人三千人,自己隻有五百,六倍的差距。
楊業怡然不懼,大喊著對親兵道:“陛下待我等恩重,無以為報,今日就戰死在這裡吧,也是為國捐軀,我們英烈祠見.........”
眾親兵一齊回答:“願隨將軍死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