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東晉時期,會稽郡上虞縣,有莊名曰祝家莊,這祝家莊邊有一條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有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會稽郡城訪師求學.......”
徐灝清朗的聲音回蕩在簡陋的茅屋裡,千古流傳的梁祝故事,像一副幕布一樣,在兩個姑娘的麵前徐徐展開。
他時而慷慨激昂,時而聲音低沉,把一段故事講得波瀾起伏。
徐灝生怕郭柔凍著,屋裡爐火燒得很旺,他額頭上滲出細細麻麻的汗珠,隨著他手腳的肢體語言,不時揮灑出幾滴。
草橋結拜、三載同窗、十八相送、樓台相會、山伯病危、逼婚、英台哭墳、一直講到化蝶重生。
前麵說過,這個時代的娛樂生活,驚人的貧乏,在九成九的人都是文盲的情況下,誰聽過如此動人的故事?又有誰能把故事講得如此煽情催淚。
兩個女孩聽的淚水漣漣,尤其到最後化蝶那段,更是眼眶通紅,恨不得自己衝進故事裡,把梁山伯和祝英台湊成一對。
沈知意更是狠狠的一拍炕桌,怒道:“馬文才該死,我要殺他全家........”
其實梁祝的故事,在唐代已經有了雛形,不過沒人這麼係統的歸納整理,現在徐灝完完整整的把故事重現出來,這是幾百年累積和沉澱後的結果,當然殺傷力驚人。
故事講完,徐灝習慣性去摸驚堂木,一摸之下,才想起來,這不是台上。
雙手一拍,不知不覺就帶出了後世現代的語言:“說書不易,還請大家有錢捧個錢場,沒錢捧個人場”
他白天說書說了一天,晚上又給這兩個女孩講故事,實在是精疲力儘,這句話沒有其他意思,就是自己開玩笑。
沒想到“嗵”的一聲,一錠銀子被丟在炕上,這塊比剛才那塊還大,足有四五兩。
目瞪口呆之餘,沈知意哼了一聲,也許是抽泣過,聲音帶上了一聲沙啞:“還要聽......”
徐灝眉開眼笑,伸手把銀子拿在手裡,嬉皮笑臉的說:“這個......多謝沈小姐賞,不過能不能給我換成銅錢.....嘿嘿嘿”
就這一錠銀子,拿出去最少能換四五貫錢,他就是拿出去花,也沒人找的開。
沈知意的臉隱在帽紗之後,看不清表情,隻能聽到她輕笑了一聲。
她拍拍巴掌,屋外有人大聲答應:“娘子有何吩咐?”
“取兩貫錢來”
“喏”
片刻之後,敲門聲響,一個大漢推門進來,手裡拎著兩貫銅錢。
沈知意似乎在笑,指了指銅錢,對徐灝說:“夠了嗎?”
徐灝笑嘻嘻的接過銅錢,放在炕上,解開串錢的細繩,數出五十文錢來,剩下的推了回去。
“這些就夠了”
沈知意絕想不到這個世界上還有這種人,錢送到麵前居然不要。
“你不要?”她驚訝的問。
徐灝灑脫一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沈小姐在我這吃了一餐飯,聽了一段故事,這幾十文錢,也儘夠了”
頓了頓,語氣誠懇的說道:“我看得出來,小姐家境優沃,定然是不缺錢的,不過還是省儉些為好”
外麵天已經漸漸黑了,屋裡點上了油燈,徐灝的眼睛在微弱的燈火下,閃著光芒。
沈知意發了半天呆,麵紗後的臉忽然一紅,低下頭去定定神,跳下炕,一邊往外走,一邊說:“明日我還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