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灝練兵的同時,南唐的都城金陵發生了一件大事。
金陵又稱建康,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於石頭城築金陵邑,金陵之名就源於此。
自從三國孫權建都於此,這裡便成為南中國的中心,六朝時期,作為中國的經濟、文化、政治、軍事中心的金陵,人口已達28萬戶,人口超過百萬,是世界第一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說的就是建康。
南唐的前身“吳”的都城並不在建康,而是在揚州,後來徐昪篡位之後才遷到建康。
金陵城跨淮帶江,前倚雨花台,後枕雞籠山,東望鐘山,西帶石頭城,經過幾百年的營建,加上中原戰亂,北方衣冠南渡,到五代時期,已經是數一數二的繁華巨城了。
南唐的皇宮叫做“德明宮”就處於金陵城的中軸線上。
宮城不大,是由楊吳時期金陵府衙改建而成。
壽昌殿裡,南唐的重臣們正吵成一團。
太保、中書令宋齊丘慷慨陳詞:“陛下,楚人囚禁馬希萼於衡山,立其弟馬希崇,楚國內亂,機不可失,請陛下不要猶豫,即刻進兵,一旦功成,我國便可雄霸南方”
“陛下不可”中書舍人韓熙載站了出來。
抱著笏板啟奏道:“陛下,前番汴梁已有傳言,周國有意南下,今我若南征,北兵必來,如之奈何?如今郭威僭越稱帝,名不正言不順,而大唐有遺澤百年,臣請陛下先北後南,複我大唐江山,中原百姓必簞食壺漿,迎我王師”
他和宋齊丘互為政敵,鬥得你死我活,凡是對方讚同的,那麼自己一定要反對。
冠軍大將軍、太弟太保馮延巳立刻站出來嗬斥:“胡說八道,北兵凶悍,我軍如何能勝,況且中原民心安定,何必去招惹於他,陛下,請先伐南方才是正道”
他和宋齊丘乃是同黨,當然要守望相助。
韓熙載氣得大叫:“你才胡說八道,漢末三國孫劉前車之鑒,南方諸國合則兩利,分則俱敗,你想讓陛下做劉禪嗎?”
上首皇帝李璟穿著龍袍,看著下麵的臣子吵成一團,眉頭緊蹙,他繼位已經十年了。
父親李昪給他留下了一副很好的家當,史書記載“其地東暨衢、婺,南及五嶺,西至湖湘,北據長淮,凡三十餘州,廣袤數千裡,儘為其所有,近代僣竊之地,最為強盛”
財政上更是充裕,僅宮中就有七百萬錢的財物,“是時江淮無事,累歲豐稔,兵食盈積”。
這讓他不用再為錢糧發愁,可也同樣讓他野心頓起。
尤其是馮延巳說過的,那句評論父親李昪的話“烈祖戢兵,齷齪無大略。此田舍翁,安能成天下事”,更是讓他無地自容,作為帝王,誰不想成就一番事業?
再加上身邊一幫文人,明明沒上過戰場,卻每天想著建功立業,似乎打仗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隻要自己一出兵,敵人必將束手就擒,人人幻想著自己是諸葛孔明,都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在他們的眼裡“王師一至,群醜束手”
李璟被吵的腦袋疼,覺得哪邊說的都有道理,一時決定不下。
韓熙載見他躊躇,給他加上一記重擊:“陛下可還記得先帝遺詔”
李璟悚然而驚,父親李昪臨死時,給兒子留下遺言:“中原王朝,無論誰當皇帝,都必將南下一統江山,我們的安樂日子不可能永遠持續,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記,一旦發現北方出現亂局,一定要全力北上,占領中原!”
“郭威繼位以來,休養生息,不興兵戈,其必定會圖謀我國,陛下,縱觀史書,江南雖有大江之險,可是若北方一意南下,守是守不住的,臣請陛下以攻代守,讓中原時時刻刻不得安寧,修養不得,無法生息,此乃釜底抽薪之計”韓熙載悠悠的說,語氣誠懇、胸有成竹。
韓熙載是北方人,後唐時期的進士,因為李嗣源政變,父親被殺,不得已逃到江南,最大的願望就是“江南用吾為相,當長驅以定中原”
今日終於有了實現自己政治抱負的機會,他必定不會放棄。
宋齊丘張了張嘴,想說什麼,卻沒說出來,因為韓熙載都把曆史上偏安江南,最後被北方統一的例子都舉出來了,他能說什麼?再說就是“心懷不軌”,有“賣國”的嫌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