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榮是在行軍途中接到李重進的飛馬報信的,他縱觀戰局,敏銳的覺察到,徐灝偷襲鄂州一定是得手了。
那問題就簡單了,南唐東西兩路人馬已退,中路軍人數雖多,已成孤軍之勢,兩翼赤裸裸的暴露了出來。
隨即嚴令,要求李重進回到穎水西岸,集重兵於南唐中路軍的左翼。
又傳令王彥超,集結軍隊於宿州,威脅敵右翼。
自己帶領兩萬人馬主動迎戰李弘冀。
東路軍和西路軍逃就逃了,關鍵是中路軍,隻要殲滅敵人這個重兵集團,從此江淮之地,就任由周軍馳騁了。
而李弘冀接到撤軍聖旨之後,一刻也沒有猶豫,立刻準備撤退。
為了輕車簡行,他下令除了必要的輜重,帶不走的一律燒毀,決不能資敵。
南唐軍點起火焰,帶不走的布帛糧食,通通投入火中,燒得煙塵滾滾,煙柱直飛衝天,離著上百裡都能清楚的看見,一派末世景象。
李弘冀本來是好意,沒想到這個命令產生了反效果,南唐大軍看見主帥燒毀輜重,這不是戰敗才有的舉動嗎?
一時間人心惶惶,士氣低落。
入夜時分,斥候傳來東西兩路軍已經聯絡不上,兩翼已經出現敵軍的斥候。
這代表著中路軍已經被三麵包圍了。
李弘冀心裡焦急,但是在眾將麵前卻不露聲色,鎮定自若,安排各軍互相掩護,依次撤退,並且規劃好行軍路線和斷後人選。
軍議中,各軍爭相要先走,吵成一團,人人都能挑出一堆理由,反正是都不想斷後。
李弘冀這個時候展示出了他的勇武之氣,自請斷後,這才平息了爭吵。
整整一天的時間裡,南唐軍等於什麼也沒乾,淨扯皮吵架了,寶貴的時間就這樣浪費了。
南唐軍這個時候已成驚弓之鳥,遍地乾柴,一點火星就能形成燎原之勢,於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終於落了下來。
午夜時分,不知道是誰,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在黑暗中忽然喊了起來,喊的什麼已不可考,但是這簡單的一聲叫喊,使高度緊張,已成驚弓之鳥的“雄武軍”炸了營,在指揮使當先逃跑的情況下,士兵們再也不顧安排好的撤退路線和次序,四散而逃。
他們的逃跑引起了連鎖反應,其他各軍以為遇到夜襲,所有人再也不顧軍令,爭先恐後的逃命。
黑暗中,南唐大軍自相殘踏,傷亡慘重,還沒看見周軍的影子,就已經崩了。
李弘冀本就沒有睡覺,聽說炸了營,急得血灌瞳仁,這十幾萬大軍崩潰一起,根本沒人能攔得住,他也不例外。
怎麼辦?他可不是個草包,相反,他其實很會打仗,頗具戰功。
萬幸的是,他直領的神武軍居然沒有崩,手邊還有七千多人馬,尚可一搏。
“地圖”李弘冀強自定下神來。
親兵拿出地圖鋪在地上,李弘冀研究了半天,正麵的柴榮離得還遠,暫且不必管他,右翼的王彥超兵少,威脅也不是最大,而左翼的李重進手裡有六萬人,是最大的威脅,如果讓他輕易斜插過來,切斷退路,那麼這十二萬人,怕是沒幾個能活著回去了。
“傳令,我們去穎河,阻擋敵軍,掩護全軍撤退,快.......”
天亮之前,李弘冀終於趕到穎州對岸,與李重進隔河對峙,李重進幾次渡河,都被打退,這是南唐逃出生天的唯一機會,南唐士兵在李弘冀的指揮下,爆發出難得的勇氣,舍生忘死的廝殺。
但是兵力畢竟相差懸殊,戰至午後,一支周軍從下遊渡河,繞擊南唐軍側背,這個危險時刻,李弘冀親自披掛上陣,帶著親兵連衝兩陣,血染戰袍,擊退了周軍,極大的鼓舞了士氣。
穎河兩岸殺聲震天。
連李重進都哀歎:“誰說南兵羸弱?如此英雄人物何不生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