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州下麵一共十縣,分彆是膚施縣、延長縣、臨真縣、金明縣、豐林縣、延川縣、敷政縣、延昌縣、延水縣、門山縣。
徐灝來到延州的第三天,就帶著人去下麵各縣跑了一遍,他總算知道什麼“貧窮”兩個字怎麼寫了。
延州的可耕地麵積,在官府的記錄中,天寶年間,是一萬三千五百頃,可是晚唐之後,因為戰亂和環境破壞,大片田地被荒廢,耕地已經降到現在的七千頃。
而另一個重要因素“人口”,在官府的“魚鱗冊”上,整個延州隻有兩萬戶,大概十萬人左右。
當然,這是編戶齊民的人口,也就是記錄在案的人口,大多數是漢人,蕃人和黨項隻占一小部分。
但是不代表他們人就不多,因為這些民族的人口經常遊牧,並不在官府的記錄上。
這個人口數量也並不是真正的人口數量,因為為了躲避人頭稅,民間經常隱匿人口,還有大戶人家的奴仆和親戚,也有可能並沒登記。
七千頃土地,八成都在司、梁、高三家手中。
也就是說,延州的人口中,超過一半都是這三家的佃戶。
農民窮到什麼程度,一家四五口人,隻有兩套衣服,誰出門誰穿上,不出門的就待在窯洞裡。
農田裡很多農夫,為了不劃爛衣服,都是光著身子乾農活的。
徐灝在延川縣的時候,請一個老農吃了一餐飯,飯桌上有肉,那農民吃的舌頭都要吞進去,擦著嘴跟徐灝說,上一次吃肉還是二十年前,哪年高允權來延州,他給人家牽馬引路,被賞了一頓飯,裡邊有三片肥肉........
聽得徐灝感慨萬千,這種貧窮,現代人實在是想象不到。
現在的問題簡單了,第一件事就是想辦法讓百姓吃飽飯,要想吃飽飯,就要先恢複農業生產,無農不穩嘛。
而要想恢複農業生產,就要提高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也就是分到自己的田地。
高家已經被遷移到汝州,那就不必客氣了。
回到延州的當日,膽大包天的徐灝,借口高家偷逃稅賦,也不請旨,直接抄了高家,把土地分給了普通百姓。錢糧布帛充入府庫。
汝州的高從徽憤怒異常,連連給郭威上書,彈劾徐灝,郭威假意震怒,下旨申斥一番,但是真正的懲罰卻一點沒有。
這一下,延州的大小土豪們,是見識到了皇帝對於徐灝的信任,反倒越發服他了。
這下打土豪分田地,弄得司家和梁家摸不到頭腦,不知道他下一步是不是要對付自己。
但是徐灝沒那個功夫和這倆大地主鬥,他有更重要的事要辦。
延州西北有一處山穀,若是從空中看下來,形似龍尾,當地人都叫“龍尾穀”。
這山穀並不十分長,從穀口進來,裡麵是好大一片平地。
四周被懸崖圍住,那懸崖也是黃土形成,黃土一層疊著一層,一直向上,足有三四層樓那麼高。
平時這裡並沒什麼人來,今日卻熱鬨異常。
隻見穀中聳著三座巨型高爐,高爐邊有土台與爐頂平齊,台上幾個人不停的往高爐裡投擲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