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太甚”
遠處高高的黃土塬上,一隊人馬立於其上,正是李彝興。
他是來看看這個傳說中的徐大廣,打仗到底是怎生模樣。
不過聽周軍歌唱,“已報生擒吐穀渾”還是觸動了他敏感的神經,讓他麵色難看至極。
縱觀整個中國曆史,就是一部種地的民族和遊牧漁獵民族的戰爭史。
“要不要助野利氏一臂之力?”李彝興身邊的人問道。
“不,我們隻是來觀戰的,現在還不是和漢人翻臉的時候”
李彝興搖著頭,悠悠的說著。
大川寨窟野河西岸,周軍歌聲中夾雜著行軍鼓的鼓點,整齊的踏步向前。
走出上百步後,因為地形的原因,隊形雖然有些散,卻依然不亂。
楊重訓率領著自己的八百騎兵,牢牢護衛在側翼,看著周軍以戰鬥隊形前進,卻能一絲不苟,齊齊整整,不由得大為佩服。
徐灝的中軍跟著部隊向前運動,範玉峰和呼延讚率領著親兵,護在他身邊。
中軍大旗微晃,前麵的三百重甲騎兵開始緩緩加速。
距離黨項人中軍還有一裡,蕭珀騎槍放平,身邊的號兵吹響號角,重騎進入大跑步前進。
野利桐率領著四百輕騎,在他們周圍像一群蒼蠅一樣,來來回回的射箭挑釁,卻不能讓重騎分神絲毫。
隨著號兵吹響第二聲號角,黨項人以為周軍要開始全力衝鋒,他們是輕騎,不可能和重騎硬碰硬,頓時作鳥獸散。
重騎兵衝鋒的威風,把黨項人的中軍都驚動了,一陣騷動過後,中軍整整向東移動了兩裡,以避開重騎兵的鋒芒。
蕭珀理也不理,率領重騎,一路向西,揚長而去,片刻之後,居然不見蹤影。
野利建榮目瞪口呆,不知道周軍這些重騎兵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打了,直接走了。
正不知怎麼回事,隻聽得戰鼓隆隆,周軍步兵已經逼了上來,隻見一片紅色的海洋,海洋中間雜著各色旗幟,
野利建榮環顧戰場,自己的五千人馬,被窟野河一分為二,隔成兩半,河東主戰場大概有三千多人,河西有兩千人,但是被半乾涸的河床所阻,不能隨時增援。
兩軍相距還有一裡多距離,這點距離戰馬衝不起來。
所以他隻有兩個選擇,第一:後退,把騎兵衝鋒的距離拉開,第二:下馬步戰。
但是他已經沒有彆的選擇了,現在他麾下可不是訓練有素的職業軍隊,而是一群牧民,如果野利建榮敢於下達後退的命令,在戰場巨大壓力下,八成會一潰如注,敵前撤退本就十分考驗軍隊和指揮官的素質,就連後世的現代軍隊都不敢輕易嘗試,彆說這群牧民了。
“下馬步戰,傳令西岸人馬渡河,進攻敵人後路”野利建榮終於下達了命令。
劉明德的夥是走在最前麵的,十個人分為兩個伍,還是以鴛鴦鎮隊形前進。
前麵一陣叫喊聲,隻見前麵人頭攢動,數不清的黨項人,沒有隊形,沒有層次,挺著兵器蜂擁而上。
習慣了規規矩矩打仗的劉明德,被黨項人的操作弄懵了,這是要打仗還是打群架。
“戰鬥隊形,戰鬥隊形”
懵的不止劉明德,很多軍官都懵,不過到這個時候了,也來不及想彆的,周軍在基層軍官的組織下,成戰鬥隊形散開。
歡快的行軍鼓點忽然一停,前麵的步兵條件反射一般停了下來,“崩崩崩”弓弦響起,一大蓬箭雨衝天而起,飛蝗一般的弓箭雨點般落下,天空竟然為之一暗。
箭雨落入黨項人之中,頓時慘叫之聲四起,這一輪弓箭就讓他們死傷相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