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小心.......”
呼延讚伸手拉住徐灝,把他拉上一塊平坦的大石。
“多謝阿讚”徐灝抬手抹了一把汗。
站在大石上望過去,隻見層疊的白雲和連綿起伏的群山,山間一條黑線跋涉,不見首尾,山風呼嘯、鎧甲鏗鏘,那是行軍的軍隊。
正是早春時節,天藍得沒有瑕疵,山連的沒有儘頭,儼然一道彆樣的風景。
空中幾隻雄鷹盤旋於上,“嘔嘔”的啼鳴。
這座大山叫做“隴山”,如果你沒聽過這個名字,那麼它的另一個名字,你一定聽過,那便是“六盤山”。
當年漢武巡邊至此,見山勢盤曲六重,遂得名。
此刻俯瞰,群峰果然如天帝巨斧琢出的棱線,層層疊疊直插雲霄。
“翻過這裡,就是河湟穀地了”徐灝指著遠方。
“國公大才,用兵如神,翻越隴山這一步真神來之筆”趙普心悅誠服的說道。
“哈哈,得你誇獎一句,我倒是三生有幸”徐灝調侃他。
趙普自從上次首先提議以來,已經死心塌地的跟著徐灝了,這人也確實是很有才能,把西北基業中的內政整理得井井有條。
徐灝極目遠望著大地,終於看到了河湟穀地了。
河湟穀地顧名思義,乃是黃河與湟水的交彙之地,故名河湟。
此地北麵是祁連山脈,南麵是拉脊山,西麵是日月山,翻過日月山,便是著名的青海湖。
黃河與湟水穿流而過,形成一片衝積平原。
穀內既有河穀平原,土壤肥沃,適合開墾為耕地;又有淺山丘陵和山地,分布著天然草場,適合放牧。
曆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就是從這裡通過,文成公主也是從這裡上了青藏高原。
這裡的馬種“青海驄”因耐力強、適應高原環境而聞名,曾是中原王朝重要的戰馬來源之一。
對於中原王朝來說,河湟穀地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從地緣政治上說,河湟是連接中原與西域的戰略支點,和西北邊防的核心屏障
軍事上看,河湟若不在手中,中原的西北門戶洞開,隴右甚至關中將直麵敵人兵鋒。
政治上看,河湟穀地向西可通往西域,向東直達關中平原,是中原王朝經營西域的前沿基地。
經濟上看,河湟穀地扼住河西走廊,是絲綢之路青海道的必經之地,也是茶馬古道的重要節點。
所以這河湟穀地,必須牢牢掌握在中原王朝手中,這一點無論如何必須做到。
不取河湟不足取河西,不取河西不足取西域,從河湟穀地開始一直到蔥嶺,將近三百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如此都是祖宗篳路藍縷所得,皆是中華故地,一分一毫都不多餘,必須回到祖國的懷抱。
後周顯德三年三月,徐灝親率兩萬大軍,翻越六盤山,準備征服這塊已經脫離中原170年的土地。
這個時候河湟穀地是由“涼州六穀蕃部”實際控製著的。
“涼州六穀蕃部”並不是一個政權,而是一個部落聯盟,由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部落組成。
這些部落不光有吐蕃人,還有黨項人、吐蕃化的漢人。
顯德初年,六穀蕃部首領折逋支掌握了涼州統治權,成為六穀蕃部大首領,被立為涼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