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顯德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六穀吐蕃部大首領折逋支,被周軍斬首在揾籣鎮。
這場戰役,周軍大勝,斬首萬級,俘獲無數,六穀吐蕃部主力,一戰而沒。
史書上稱“揾籣之役”
自唐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吐蕃攻陷涼州始,在此後的近兩百年間,涼州成為吐蕃在河西的重要統治中心。
吐蕃通過軍事駐防、移民實邊和推行吐蕃文化等手段,來鞏固統治,當地的政治製度、宗教信仰和社會習俗逐漸打上吐蕃烙印。
中間雖有張議潮短暫奪回,但是很快又失去了。
現在中原王朝的大纛,終於又一次飄揚在涼州上空。
揾籣之役結束後,青唐城西寧)隨即投降,河湟穀地平定。
四月十五日,徐灝統帥大軍,抵達涼州,鄭大和範玉峰帶領六穀部各部落首領,出城三十裡迎接。
吐蕃各部首領,跪迎大周彰武、朔方節度使徐灝,並獻上禮物,以示臣服。
這其中,密恭部竟敢不至,既然不想來,那就不要來了。
徐灝隨即下令呼延讚,領兩千鐵騎征討。
呼延讚在參軍的建議下,日夜不停,繞開密恭部派出的哨探,忽然從後麵出現在密恭部落旁。
密恭部的戰士,在揾籣之役中,傷亡過重,已經沒有力量反抗。
他們這次不去見徐灝,其實是想趁機討些好處,因為密恭部畢竟是六穀部中,勢力比較大的部落,他們相信徐灝肯定會拉攏。
沒想到人家徐灝根本沒把他們放在心上。
密恭部集結戰士,勉強和呼延讚打了一仗,果不其然的大敗虧輸。
這個時候,呼延讚乾了一件對後世影響極深的事,他把部落中的漢人奴隸挑出來,婦女兒童也被拉出來,這些人將送給功臣為奴。
而剩下的其他男丁,一律和車輪比較,隻要高於車輪的,全部斬首。
殺得人頭滾滾,鮮血崩流。
呼延讚在密恭部舊地,用幾千顆人頭築成“京觀”,用以威懾其他部落。
從此刻起,六穀部再無反抗的念頭,徹底被征服。
“京觀”這件事,在漢人的思維裡,畢竟有傷天和,所以後來呼延讚在史書上被罵了上千年。
不過在近代的考古發現中,偶爾挖到了當時一個低級軍官的墓誌銘,這才給呼延讚平反,原來這個命令,是徐灝親自下的。
呼延讚給徐灝背鍋,一背就背了上千年.......
涼州就是後世的甘肅武威,轄下五縣,基本都是吐蕃人,或者是吐蕃化的漢人、黨項人,加上河湟穀地,這麼大的一塊地方,要想順利收服人心,其實很難。
徐灝左思右想,吸取了後世的經驗,首先在涼州駐軍,在這個基礎上,實行民族自治。
讓吐蕃人自己管理吐蕃人,他們的首領由自己人選出來,各部首領不許私藏甲胄,不許擁有私兵。
選出來的首領,必須得到中原王朝的首肯,往來公文,府庫數量,賦稅上繳,禁止使用吐蕃語,必須使用漢語。
還在涼州設立榷場,效仿延州,實行自由貿易,交易的品類數量,除明文禁止外,官府一概不禁,按十稅一的比例收稅。
在涼州和靈州、延州之間建立驛站,加強西北各州之間的聯係。
開辦學校,使用漢語教學。
吐蕃各部的首領們,除了行政權外,幾乎被剝奪了其他一切權力。
其實徐灝是想強迫此地的吐蕃人蓄發易服的,不過在趙普的強烈反對下,隻得恨恨作罷。
當年吐蕃攻陷隴右、涼州和河西,殺戮極重,簡直不把漢人當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