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思溫也擦了擦手,打開信封,裡麵飄出幾頁紙。
他拿起來瀏覽一下,是一份條約似的東西,林林總總共八款二十四條。
大概是以下意思。
第一:西北彰武朔方鎮,對遼國展開援助,共計糧食兩萬石,錢帛五十萬錢,年利兩成,分五年還清。
第二:雙方結成軍事同盟,共同對付耶律璟。
第三:遼國取消官辦榷場,開放五京,在五京中,任由商人自由貿易,作為對等回應,遼國也可以在西北任選五地,自由貿易。
第四:雙方分彆成立關稅司,為了保證貸款的清償,遼國的關稅將由徐灝派人代管,直到清償完畢,五年後關稅由雙方協商。
第五:鑒於遼國私錢泛濫,兩國之間的大宗交易隻收取黃金或者白銀............
第六:朔州全境開辟為非軍事區,遼國不得在此地駐軍。
第七:為了溝通順暢,雙方互相在對方的京師設立“使館”,並可派兵保護,使館官員犯法,要遣送回國,由本國審判。
蕭思溫呆呆的看著這些條款,腦子有點轉不過來,單看這些條約,倒也公平,人家不光借你錢糧,還和你結成同盟。
求的不過是做生意掙錢,但是人家也說了,自己也可以去他那邊做生意,好像並不吃虧。
他想了一會,沒想出什麼不對,但是這一切太過順利,他本能的覺得事情有哪裡似乎不對。
“這個我要回去商議一番,回頭在給賢弟答複”蕭思溫沒敢答應。
徐灝微微一笑,舉杯邀酒:“這個自然,兄長好好思量一下”
這份條約的陰險狠毒,在這個時代,估計也沒幾個人能真的了解。
已經完成了初步工業化的西北,實際上已經形成了新的階層,那就是商業資本。
比如煤炭、鋼鐵、紡織品、食品等等,隨著工業化的進程,產品會越來越多,成本會越來越低。
西北一直到西域,雖然地域廣闊,但是人口不多,這些商品不可能內部消化,那就需要一個出口。
而現在的遼國,國土廣大,經濟落後,正是最好的商品傾銷地。
在經濟上控製遼國的經濟命脈,在政治上扶持親中原的代理人,潛移默化、潤物無聲,這才是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到時候西北的工業品潮水一般湧入遼國,等到有一天,遼國百姓吃著西北食物、穿著西北的紡織品,用著西北的工業品,說著漢語和商人溝通,到那個時候,看看誰還會吃飽了閒的,跟中原打仗?
談完了經濟問題,自然就說到了軍事問題。
徐灝很是坦蕩,當下命曹彬,把懷仁之役的部署通告了蕭思溫。
最後說道:“蕭兄,我軍主力西去,這大同府,就要兄長自為了,小弟為兄長守衛側翼”
蕭思溫更加滿意,他還怕攻下城來以後,徐灝會提出什麼要求。
在這個時代,雙方一起攻城,那是一定要收好處的。
當年唐肅宗對回紇人就說過:“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簡直臉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