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軍的炮兵陣地上,幾乎已經被白色硝煙籠罩。
首發命中後,四門十二磅炮一齊開火。
幾息之後,隨著敵人距離拉近,八門八磅炮也進入了射程。
十二門重炮集火射擊。
實心炮彈飛舞跳躍,所到之處,人馬皆成齏粉。
又過一會,二十門步兵炮組成的炮群,也加入了炮擊行列。
三十二門大炮猛烈射擊,把遼軍衝鋒之路,打成了一條“血肉胡同”
契丹人不愧曾經是縱橫北方的霸主,如此猛烈的炮擊,雖然把他們轟得不成陣勢,但是居然還在衝鋒。
中軍號角連連響起,兩翼沒有被重點打擊的輕騎兵,催動戰馬,越過重騎兵,首先衝了上來。
意圖用騎射,打亂周軍的部署,能把炮奪下來就最好了。
周軍中軍大纛連連揮舞,右翼步兵迅速變陣,依托陣前已經布好的大車,灑好的鐵蒺藜,開始形成一個一個方陣。
下麵帶著鐵刺的大盾“咚咚”的落下,這個盾又叫“旁牌”。
長槍和鏜耙從盾後探出來,組成拒馬。
片刻之間,形成了幾個空心方陣,外圍是大盾和拒馬,裡麵是弓弩手和步兵炮。
阿剌罕是白達旦部的貴族,這次出征,部落裡的一千五百騎兵,就由他來統領。
這“白達旦部”遼西南路部族,屬倒塌嶺節度使司,遊牧地就在邊牆外。
他們就是後世大大有名的“汪古部”,那個世代與孛兒隻斤家族通婚,通過聯姻成為“黃金家族”的“世婚世友”。
不過在這個時候,他們還是遼國轄下的一個部落,要聽從耶律璟的征召。
中軍的號角嗚嗚的響起,那是催促輕騎兵前進的命令,阿剌罕來不及想彆的,當先率領著他的騎兵轉向,向周軍側翼奔去。
馬蹄聲如同一陣陣驚雷,回蕩在天地之間。
阿剌罕伏在馬上,扭回頭去看,隻見遼軍重騎陣中,黑色的鐵球伴著鮮血殘肢飛舞,亂哄哄的已經不成陣勢。
也不知道周軍使用了什麼投石機,這般厲害。
遼軍重騎兵兩翼各有一千五百輕騎兵,接到命令,狂風一般卷向周軍左右兩翼,像一隻鉗子一樣夾了下去。
在奔馳中,阿剌罕首先拿出了弓箭,身後的部落騎兵也跟他一樣,拿出弓箭。
這些輕騎兵大多攜帶兩張弓,一張是騎弓,一張是步弓,上馬用騎弓,下馬用步弓。
阿剌罕擎弓在手,身子伏在馬頭之後,一馬當先,衝入了周軍的空心方陣之間。
周軍組成的空心方陣有六個,每個或是一千多人,或是不到一千人,方陣之間間隔六七十步,拒馬和大盾之後,士兵們嚴陣以待。
遼軍輕騎兵蹄聲如雷,縱馬而來,揚起漫天塵土,順著方陣間的通道衝了進來。
沒有經曆過的人,很難想象,成千上萬戰馬迎麵衝來,連大地似乎都在顫抖,這種威勢,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步兵,很容易被嚇退。
但是彰武軍絕不會,各色旗幟烈烈招展,步兵大陣靜謐無聲,不動如山。
奔騰之中,阿剌罕在馬上凝神觀察,尋找著周軍的薄弱環節。
這個“騎射”,並不像是影視作品,或者文學創作中,那樣無腦繞著步兵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