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高將軍不會不管我等”
前進的步兵中,劉明德看著遠遠奔過來的騎兵,在他的兩翼列成陣勢,心裡升起幾分得意。
“他娘的,你去傳令,一會不要俘虜,統統殺了”他低聲和身邊的參軍說。
參軍翻了個白眼,軍紀中明確規定,不許殺俘,劉明德這家夥確實很會打仗,但是違抗起軍令來,也是一個頂倆。
“他娘的,唱歌,唱歌”劉明德大喊著。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片刻之後,步兵大陣果然響起歌聲,歌聲飄蕩在戰場上,這首秦風·無衣,在這樣的環境下,唱的人熱血沸騰。
遼軍左翼足有三萬人,但是主力就是那三千重騎和幾千輕騎兵,剛才的戰鬥,耶律璟也看在眼裡。
耶律璟派出騎兵攻擊周軍步兵,被周軍騎兵驅趕走,劉明德絲毫不顧騎兵之間的亂鬥,指揮著步兵主力,直撲遼軍左翼。
兩軍距離愈近,隨行的步兵炮先發射兩輪,打得遼軍下馬步戰的騎兵,傷亡遍地。
緊接著,步兵以戰鬥隊形散開,在炮火掩護下,猛撲上去。
被泰山營巨大的傷亡,和自我犧牲刺激得嗷嗷叫的周軍士兵不畏生死,猛衝猛打。
從秦漢至隋唐五代,草原遊牧民族的優勢在於騎兵,而漢人的步兵,一向是壓著草原民族打。
更彆說士氣高傲的周軍。
區區四千步兵,打得遼軍兩萬人連連後退。
鴛鴦陣的小組配合開,屢屢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
不過一炷香的時間,遼軍左翼已經有了崩潰的跡象。
就在這時,馬蹄聲如雷鳴般響起,大地都隨著震動起來。
高懷德親率八百重騎,席卷而來。
遼軍左翼再也抵擋不住,一哄而散,緊接著右翼也崩,耶律璟見勢不妙,在精銳護軍的保護下,脫離了戰場。
隨著皇帝的逃跑,遼軍也徹底潰敗,幾萬大軍一哄而散。
劉明德任由騎兵去追趕,被泰山營巨大傷亡刺激的紅了眼睛的他,乾了一件讓徐灝不知道該說些什麼的事,殺俘........
俘虜的幾千遼兵,被壓到桑乾河邊,從早殺到晚,河水為之一赤,包括那個裝死阿喇罕,也被揪出來,砍了腦袋。
並用人頭築起京觀。
要不是高懷德回來的及時,劉明德還不一定能乾出什麼事。
這一仗史稱“懷仁之戰”,周軍以兩萬人,擊敗耶律璟五萬人,耶律璟在這一戰中,輸了個徹底,他的主力基本被摧毀,想再卷土重來,可不那麼容易了。
在可見的將來,他的日子隻會越來越差。
耶律璟主力既敗,西京大同府也沒有守下去的希望了,旋即開城投降。
一個月後,上京府也投降了。
至此,五京俱被蕭思溫攬入懷中。
周軍超強的戰鬥力,震撼了蕭思溫,到了十月,經過艱難的談判,雙方在西京府簽訂了條約。
這份條約除了細微處外,大致都是當時徐灝提出的方案。
蕭思溫想修改其中的軍事同盟條約,改為針對任何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