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的犧牲,激起了彰武軍士兵的憤怒,中國人骨子裡就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凶悍,這是刻在基因裡的東西,一旦到了極端環境下,就會被徹底激發出來。
“複仇”的口號傳遍了戰場,陣地前麵的兩道防線已經丟失。
攻進第三條防線的呼羅珊軍,驚恐的看見對麵一個滿身著火的漢人士兵,一躍而起,不管不顧的端著一根長矛撲上來。
在極度的震撼中,呼羅珊軍的士兵被嚇得一動也不敢動,被那個漢人士兵連續刺倒幾個人,最後緊緊抱住一個人,和敵人一起燒死,同歸於儘。
這樣的士兵絕不是一個兩個,到處都有和敵人同歸於儘的消息傳來。
多少年之後,那個熊熊大火中的閃亮矛尖,依然能讓這些中亞波斯人,打從靈魂裡顫栗。
呼羅珊軍的士兵再也不管什麼命令,不約而同的轉身就跑,沒人願意和這樣的軍隊打仗,他們不是打仗,他們是求死。
他們比綠教誌願者還要像個殉道者,這樣的軍隊,天下沒有對手。
接下來的時間裡,無論阿爾普特勤是驅趕、威逼還是利誘,就連精銳的古拉姆騎兵,也拒絕進攻。
阿爾普特勤無奈,隻得暫停進攻,回營休息。
他本打算明日再攻一次,實在不行就撤退,沒想到半夜時分,周軍的援軍到了。
高懷德親率三千鐵騎,發動了夜襲,劉明德的步兵,隻要還能動的,也全軍出動,在“活捉阿爾普特勤”的口號中,被巨大的傷亡和女兵的犧牲,刺激得紅了眼的周軍士兵,在月色下四處追殺敵人。
他們不接受投降,隻要被追上,就是當頭一刀。
呼羅珊軍已經失去了精氣神,一觸即潰,阿爾普特勤在古拉姆騎兵的保護下,連夜逃回了伽色尼。
周軍斬首上萬,就在戰場旁邊,又一次築起京觀,祭奠陣亡的戰友。
從這一天開始,阿爾普特勤和他的子孫們,在後來的上千年裡,再不敢東顧,而是全力向西,與阿拉伯人、拜占庭人爭奪西亞去了。
又是兩天以後,孟浮生率領主力趕到,到了就知道了劉翠的事,他沉默半晌,紅著眼睛拍拍劉明德的肩膀,無言以對。
顯德五年十二月,喀拉汗國的可汗薩圖克,在刀槍和大炮的威逼下退位,他的侄兒穆薩繼承了汗位。
幾天以後,孟浮生和穆薩在英吉沙簽訂了《英沙吉條約》。
主要內容有:第一,薩圖克退位,他本人要去延州請罪,聽候發落。
第二,喀拉汗國限製綠教在國內傳教,允許多元宗教並存,並取消宗教法庭製度
第三,與中原簽訂軍事同盟,針對任何第三方,一旦有事,雙方共同出兵
第四,開放全境,允許中原商人自由往來貿易,中原商人犯法,喀拉汗國無權審判處罰,須由雙方共同裁決
第五,賠償彰武軍軍費三千萬銀幣迪拉姆),軍人傷亡撫恤金一千五百萬,分三年還清,年息五成,以絲路關稅作為抵押
第六,割讓碎葉水以東和疏勒城以東的全部領土
第七,喀拉汗國軍隊規模不能超過兩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