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黃土高原,熱浪滾滾,乾燥的空氣,嗅在鼻子裡,似乎都有一股滿滿的黃土味道。
黃河邊上,十幾台蒸汽機“吭哧吭哧”的冒著黑煙,把河水抽出來,通過挖好的四通八達的水渠,流入農田之中。
不遠處一處土坡之上,幾個錦袍之人,靜靜看著這情景。
“王爺治延州凡七年,倉廩俱實,百業興旺,盜賊絕途,路不拾遺,古之盛世不過如此”趙普彎腰一禮,語氣極誠。
“正是,就在七年還是八年前來著,尚且人相食,再看看今日延州模樣.........”
“王爺實乃天降大才,臣佩服之至........”
越說越是諂媚。
徐灝負手而立,對於這些恭維,他並不放在心上。
這幾年整個西北工商業大興,各種新技術和新發明,爆炸式增長,整個西北正在向著“蒸汽時代”狂奔而去。
去年一年,光延州十個縣的鋼鐵產量就達到了八千萬斤。
工商業的興起,又反哺了農業,地主不再盯著那點土地,而是開辦工廠和作坊,或者去參加貿易,獲利無不是田租的幾十倍。
所以進一步改革的條件已經成熟。
現在是八月,距離曆史上趙大篡位,還有小半年時間,這是難得的戰略窗口期,必須把一切都安排妥當,才好東出潼關。
九月秋收之後,徐灝正式開始了改革。
其一,在西北全境開始試行三年義務教育,提高識字率,初步消除文盲,六歲以上兒童必須入學,食宿由官府承擔。
其二,重新丈量土地,普查人口,按照家庭人口數,重新分配土地。
其三,取消施行了幾千年的人頭稅和力役、職役,原有的田賦、雜役等合並,按土地麵積征收,無地者無需納稅。
其四,試行軍銜製,按照後世經驗,分為尉官、校官、將官,彰武朔方軍全軍重新整編,分為左右兩翼和中軍三部分,加上炮兵、工兵、後勤人員,共計常備軍三萬五千人,戰時隨時召集預備軍,工業社會的強大動員能力,能在短時間聚起十萬大軍。
消息傳開,百姓奔走相告,除了第四條是軍事方麵的,其他三條都和普通百姓息息相關,無疑是“善政”。
尤其是分配土地,取消人頭稅,更是聞所未聞,百姓們興奮莫名。
幾項政策減輕了農民負擔,解放了生產力,讓人們勞動積極性大漲。
當然,政策的推行也不是一帆風順,阻力很大,但是憑借著徐灝超強的威望,和手裡的刀把子,還有百姓的支持,雖然艱難還是一點點推行了下去。
十月的時候,徐灝給長安的京兆尹王彥超寫了一封信,試探了一番,王彥超態度曖昧,既不說服從,也不說反對,隻是一堆客氣話,來回打太極。
不過他這個態度,就已經很不錯了,最起碼沒有公開做忠臣。
其實就算王彥超不從也沒用,長安殘破,兵不滿萬,更重要的事,延州發展得太好了,不斷有關中百姓舉家搬遷,王彥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雙方就這樣曖昧著。
時間進入了十二月,天氣越發寒冷,卻遲遲不下雪。
那個日子越來越近,徐灝乾脆就住在了軍中,彰武軍朔方軍外鬆內緊,所有人取消休假、擴軍、收集輜重,做好一切準備。
延州和大梁之間,信使不斷,源源而來的情報,顯示著“大事”就在眼前了。
這半年的時間裡,趙匡胤身在宋州,遙控指揮,完成了他的部署,看看禁軍的人事安排就能看出來。
殿前親軍都點檢:趙匡胤
副都點檢:慕容延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