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德七年公元960年)的汴梁,還在過年的氛圍中。
今日是大年初一,坊間散著硝煙的味道,熙熙攘攘間,俱是見麵拜年的。
拜年這個習俗,源自漢代,據東漢崔寔《四民月令》記載,當時百姓在正月初一“各上椒酒於其家長”,晚輩向長輩敬酒祝福,親友間互道吉祥話,稱為“賀正”。
這就是拜年的雛形。
一直延續到隋唐,時人稱呼為“賀正”“拜正”“賀歲”,“拜年”這個詞,是宋代以後才出現的。
清晨,蕭國公範質府上,四門大開,範質親自在門前等候。
過不多時,遠處轉出兩輛車子,這車子青布製成,毫不起眼。
車輪滾動,直至府門方停。
車門一開,範質忙迎了上去,拱手為禮:“王相、魏相,身安體健,合家清泰”
王溥和魏仁溥也對著他行禮拜年。
客套了一會,三人攜手進府,一起去了書房。
在書房見客,這是極親近的關係了。
下人奉上茶來,三人相對而坐。
寒暄了幾句後,範質是主人,先把話題挑了起來。
“自從先帝大行,這........”
範質用手指了指天花板,繼續說道:“我等雖為顧命大臣,政令卻要由.......那人........如今這汴梁,到底是誰家天下?”
一邊說一邊滿麵悲憤之色。
魏仁溥急忙揮手:“範相慎言,小心隔牆有耳”
王溥眼神閃爍,半晌才道:“範相怎麼不乾脆上書?”
範質怒道:“王相是在諷刺我嗎?”
王溥哈哈一笑,拿起茶杯抿了一下,笑道:“範相言重了,我等既受先帝厚恩,怎敢不鞠躬儘瘁?不過說句不好聽的,這百無一用是書生.........哈哈,不說了,不說了”
魏仁溥悠悠一歎:“想當年,太祖皇帝尚在,那時我大周是何等興旺,賢臣良將入過江之鯽..........”
範質聽這話怎麼不太對,你懷念太祖就說懷念太祖,“賢臣良將?”誰是賢臣?誰又是良將?
言外之意就是現在既無賢臣,又無良將?
這話不好接,書房中頓時靜謐無比。
外麵不知道什麼時候,飄起了雪花,輕飄飄的小雪,北風卷著,擦過窗上的“綾”,發出輕輕的“沙沙”聲音。
室內地下有火龍相連,溫暖異常,香爐中燃著“安息香”,這是來自西域的香料。
徐灝雖然不在汴梁,但是年節的禮物,卻從沒短過,什麼香料、地毯、玉、稀罕的果蔬,朝廷大員家裡都有送去。
窗外北風一陣緊似一陣,室內的火上坐著一隻“風爐”,爐上有一個十字形交叉支架,這個叫“交床”,“交床”上架著“鍑”,這個時候,鍑裡的茶水沸騰起來,“咕嘟咕嘟”地冒著氣泡。
三沸之後,範質拿起旁邊一隻小碗,把裡邊的冷水倒入,沸騰立止,這個叫“育華救沸”,乃是飲茶流程。
範質分了茶,端起茶杯說道:“今日二位............”
話音還未落,窗外有仆人急喊道:“宮裡傳見,契丹人南下了..........”
顯德七年正月初一,北方警報傳來,遼國南下,範質等三相召禁軍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軍北上,抗擊遼兵。
不料趙匡胤這個時候,玩了一手以退為進,先是說自己才能不足,接著又說兵少將寡,不能奉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