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站起來送客,一邊走一邊說:“有消息速速報來.........”
周嶠笑道:“我看大概是那趙匡胤又有什麼事了”
他猜的沒錯,顯德七年五月,逃到淮南的趙匡胤,上書李璟,言三事。
第一:獻淮南十四州,向南唐稱臣
第二:請李璟給於兵馬物資援助
第三:請李璟積累國力,恢複中原
這一封奏疏,仿佛一顆石子丟入深淵,濺起的水花幾乎淋濕整個南唐。
在廟堂和江湖間,引起了軒然大波。
朝臣分為兩派,一派是支持,他們認為當年割讓淮南,實在是奇恥大辱,如今趙匡胤是後周禁軍最“厲害”的大將,可以利用他對付徐灝。
另一派是反對,他們認為趙匡胤言過其實,他要是厲害,怎麼會被徐灝攆得喪家之犬一般,逃到淮南來,趙徐之爭,本質上是中原的內戰,南唐不應該參與進去。
何況淮南本就是南唐故地,你拿著我的東西送給我,我還得感恩戴德,真是豈有此理。
為了一個趙匡胤得罪徐灝,這是本末倒置,眼看著徐灝就要稱霸中原,現在卻要把把柄送到徐灝手上,難道瘋了不成。
民間多是讚同第一種意見,甚至有南唐的“憤青”,在宮門口靜坐抗議。
兩派整日吵來吵去,讓李璟頭大如鬥,心裡煩躁極了。
這等決定國運的重大決策,交到一個資質平平的李璟頭上,確實有些難為他了。
心煩起來,他乾脆不理會趙匡胤的事,宣布遷都洪州,太子李從嘉留守金陵,這些破事就讓太子去操心好了,老子要躲清淨去。
他走得乾淨利落,揮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可是把爛攤子丟給了李從嘉。
李從嘉是李璟六子,從沒想過皇位能輪到他身上,毫無治征和打仗的經驗,這下實屬趕鴨子上架,強人所難。
沒奈何,連追青玉都顧不上了,天天在宮裡開會。
正在南唐朝野上下,吵成一團的時候,五月裡,徐灝親率四萬大軍離開汴梁南下。
彰武軍行軍極快,不到半月,就抵達了壽州。
聽說徐灝來了,孟浮生也率軍前來會和,大軍在壽州城外集結,一共六萬人馬。
趙匡胤親自率領八千禁軍,加上征發的三萬民夫,在壽州堅守。
如同宿命一般,徐、趙再一次掰開了手腕。
兩軍對壘,徐灝攻城三天,除了損兵折將,毫無寸進。
洛陽之戰再一次翻版了。
趙匡胤堅守不出,以拖待變。
因為徐灝畢竟是從西北東來,還沒有在中原站穩腳跟,把他軍隊主力拖在淮河流域,最好再栽個大跟頭,京中必然有變,而且河北河南的節度使們,到時候定會起彆的心思。
不愧是教員誇過的人,無論是對戰爭還是政治的理解,都非常人可比........
喜歡穿越五代末年請大家收藏:()穿越五代末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