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娘不幸被圓頓教囚禁的這段時間,譚威正率領著圭聖軍移駐通州,此時的土字營,在偵查地形並製作軍用地圖方麵已經頗為熟練,他們有條不紊地展開行軍偵察,力求為接下來的大戰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
譚威策馬來到通州城下,卻發現城門緊閉,他微微皺眉,心中有些疑惑,便上前對守衛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我乃圭聖軍主將譚威,奉令前來通州防駐,還請速速開門!”守城的士兵聽到譚威的名號,不敢怠慢,趕忙查驗了令牒一番後,才打開城門,讓譚威一行順利入城。
進城之後,譚威直奔通州官衙,知州李達見到譚威,臉上露出焦急的神色,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不顧寒暄的急忙說道:“譚將軍,你可算來了,我正為一事著急呢!”說著他將一塊布條遞給了譚威。譚威接過布條,定睛一看,臉色瞬間大變,露出吃驚的神情,布條上的內容讓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李達在一旁解釋道:“譚將軍明鑒,有僧人在寺廟的跪墊下發現了這塊布條,他不敢有絲毫怠慢,便趕緊送了過來。”李達頓了頓又問道:“譚將軍,布條所說宗室女受圓頓教拘禁,點名通州防禦譚威可驗證,你可認識這布條上所說的英娘?我已經先派人在城內查找,並且關閉了城門,若是真情實況,我得上報。”
譚威心中一緊,他當然認識英娘,他見過幾次英娘筆跡,這布條可信度極高。沉思片刻後說:“李大人莫急,依我看,這寫的宗室英娘受圓頓邪教拘,通州防禦譚威可證,院有雙株,門有燕巢,速救。所以我們應該重點圍堵有兩棵大樹的院子,而且門有燕子巢,不可能在人口集中的城裡,更有可能在郊外,沿寺廟周邊搜尋,我有偵騎可派往。”李達聽後,覺得譚威說得有理,便也立刻安排人手按照這個線索去查找。
半日後查探的人員回來稟報,說發現了五處符合條件的院子,但仔細搜尋後卻毫無結果,就在眾人有些失望的時候,突然有一名軍士匆匆跑來報告:“大人,將軍,城郊還有一處院子,也有兩棵大樹、門上有燕巢!”譚威和李達對視一眼,李達果斷下令:“走,帶人去看看!”
眾人迅速趕到城外的那處院子,卻發現裡麵的人似乎剛剛離開。屋內彌漫著一股血腥的氣息,地上躺著三具屍體,顯然是剛剛被殺不久。譚威皺著眉頭,仔細查看屋內的情況。這時一名軍士在角落裡發現了一塊與之前一樣的布塊,趕緊拿過來遞給李達和譚威。
李達看著布塊說道:“看來英娘很可能在這裡住過。”譚威點了點頭:“她心思縝密,或許還留下了其他線索。”於是眾人開始在屋內仔細搜尋。突然一名軍士在床頭的牆上發現了“圓頓教廷”四個字。李達看到這四個字,臉色一變,身為知州他清楚那是個什麼地方。譚威也握緊了拳頭,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殺意,他決心一定要將英娘救出來,自己的地盤可不能允許有這樣牛鼻的組織存在。
譚威望著床頭牆上那醒目的“圓頓教廷”四個字,心中滿是疑惑,轉頭看向李達:“李知州,這圓頓教到底是何來曆?我竟從未聽聞過。”李達神色凝重,微微歎了口氣,緩緩說道:“譚將軍有所不知,這圓頓教可是個難纏的主兒,他們從嘉靖年間的聞香教衍生而來,這些年吸收了儒釋道三家的一些說辭,打著休兵罷戰、天下太平的旗號蠱惑人心。朝廷也多次派兵圍剿,可總是關聯太多,始終未能成功將其剿滅,如今轉入民間隱蔽,一直是通州的一塊心病。他們的教廷設在涯寂山,那地方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我想英娘所留下的這幾個字,應該指的就是涯寂山,隻是可能還沒寫完就被那些賊人打斷了。”
譚威微微皺眉追問道:“那這涯寂山具體在何處?”李達連忙回答:“位置我已經查清了,之前就奏報剿滅,可似乎那圓頓教勢力頗雜,朝廷始終未發兵。那山實在險峻,強攻的話,不僅難以取勝,而且我擔心會傷到貴人。”譚威沉思片刻說道:“依我看這圓頓教剛從院子離開,必定十分匆忙,說不定還留下了一些破綻。再加上英娘機敏,我建議李知州按兵不動,我親自率領圭聖軍的精銳前去奔襲,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李達聽後眼睛一亮,連連點頭稱讚道:“譚將軍此計甚妙!有您親自出馬,我便放心多了。”譚威微微頷首,轉身回營調兵遣將。
這圓頓教的通州聖使身份極為複雜,他本是東林黨棄子,後來又與滿清的寧完我結交相識,於朝中多有利益,為人狡猾多疑,心思縝密。他在通州府也安插了不少親信,以便隨時掌握外界的動向,譚威猜到如此,所以讓李達按兵不動。這圓頓教的教廷並非隻有一處,除了設在涯寂山的總壇之外,還在通州購買了三個院子,用來觀察外界的動靜以及負責轉移重要人物和物資,譚威打算一網打儘。
當官府四處查找相關院子的時候,聖使通過安插的親信得知事情已經敗露,心中頓時慌亂起來。他索性用迷藥迷倒了英娘,又殘忍地殺害了幾個仆人,隨後匆忙挾持英娘返回教廷總壇。英娘在昏迷前聽到了一些消息,拚儘全力在牆上寫下了“圓頓教廷”這四個字,為外界留下了關鍵的線索。
譚威回到營地後,迅速調集了金字營、水字營和土字營三營的精銳騎兵,他站在隊伍前,宣布出征緣由,這是在刻意培養戰士們的軍魂,讓他們知道為何而戰,不然最終會淪為屠戮機器。譚威雄聲繞營:“弟兄們,跟我們從靜海一起北上的英娘姑娘被圓頓邪教擄走,如今生死未卜。我們身為大明的將士,肩負著保家衛國、救民於水火的重任。這圓頓邪教愚民斂財,糟蹋不少良家婦人,今日我們定要直搗圓頓教的老巢,救回英娘姑娘,讓這些邪教賊人得到應有的懲罰!”將士們聽後士氣大振,齊聲高呼:“拯救黎民,剿滅邪教!”
隨後譚威一聲令下,三營精騎如離弦之箭般朝著涯寂山而去,通州聖使回到教廷總壇不久,譚威就已經率領著人馬風馳電掣般地趕到了涯寂山腳下。望著那陡峭絕壁、地勢險峻的涯寂山,譚威緊緊握住韁繩,心中思索著。
喜歡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請大家收藏:()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