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開州新天地二_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1章 開州新天地二(1 / 1)

從粥場回來後譚威一頭紮進書房,完全陷入思索和規劃中,看著難民們在粥場前那求生又無奈的眼神,譚威深感施粥不過是勉強維係他們生存的臨時辦法,要讓這些難民真正擺脫困境,必須得給他們找到穩定的生計。

可開州這地方,地處三省平原,如今災民都往這裡聚攏,土地資源很是緊張,荒地少得可憐,靠傳統的開荒安置難民方式,根本無法應對如此龐大的難民群體,當務之急是另尋他策。

開州地處南北交通要衝,是重要的商業樞紐,戰略地位舉足輕重,崇禎皇帝授予譚威自行招募士兵的權力,最多可募集六千人。表麵看這是對譚威的信任和恩情,實則背後隱藏著巨大難題。

預計養活這六千人的軍隊,每日所需的糧草、衣物、武器裝備更新等開銷驚人,以目前的稅收水平,主要依賴農稅的話根本不夠。若為供養軍隊增加農稅,本就飽受戰亂和天災之苦的農民,肩上的擔子將沉重到難以承受,這絕不是譚威想看到的局麵,如此看來,崇禎也是耍了心計的,打算借雞生蛋而已。

身處亂世軍器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各部軍隊很難自足,都在采買,其價格也隨之飆升到令人咋舌的程度。

一把精準且耐用的優質弩,從選材到製作完成,每一道工序都極為講究,造價高昂。強弓的打造同樣複雜,對木材、筋角等材料品質要求極高,製作工藝繁瑣,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還有那精鋼盔甲,需要大量金屬原料,經過無數次捶打、鍛造,才能製成,成本高得離譜。

至於火器來說,成建製的火藥材料自然在京營,但是各地部隊的火器營可以少量裝備,但是得自產自足,京營不會對外供給,所以造價往往是天價,無法規模化。

譚威在書房中拿著炭筆劃拉著亂七八糟的畫稿,腦海中突然閃過一道靈光:既然對鐵器需求如此旺盛,為何不利用這個機會開設部隊軍械司和民間鐵器鋪呢?部隊軍械司專門負責為軍隊打造各類武器裝備,保障軍備充足;民間鐵器鋪則麵向百姓,生產農具、廚具等日常用品。

這樣一來那些有打鐵手藝和體力的難民就能進入工坊,再通過學徒製度普及,憑借手藝獲得收入,難民的就業問題得以解決,同時通過銷售鐵器,還能增加財政收入,充實府庫。

譚威不禁想起在靜海的日子,那時他為孫躍設計了一款風箱,原本普通的冶煉工序,在這風箱的助力下,爐內溫度大幅提升。工匠們在譚威設計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巧妙改良,風箱的性能更上一層樓,整個冶鐵行業的效率也跟著大幅提高。

後來自己還普及過土法煉鋼和夾鋼灌鋼等很多技術,有的師傅們都已經知曉,有的則像是醍醐灌頂般啟發了他們,一些新的實驗開始展開,包括對冶爐和焦炭的改良都沒落下。打造一件精良兵器耗時頗久,改進後耗時就能大幅縮短,而且兵器的質量和性能都有顯著提升。

再看開州,這裡鐵礦資源極為豐富,後世河南鋼鐵集團的前身安鋼,其舊址就在開州西邊,漫山遍野的鐵礦石,大多都還沉睡在地下,尚未被開采利用,開礦又能安置大量災民,再通過開州的商業樞紐基礎進行商貿,這開州簡直就是一座巨大的寶藏。

譚威越想越激動,仿佛已經看到了開州的繁榮遠景,隻要孫楓林帶著靜海的資金和熟練工匠趕來,結合開州本地豐富的鐵礦資源,開辦鐵匠鋪的計劃馬上就能落地實施。

想到這兒譚威再也坐不住了,在書房裡來回走動,嘴裡不停地念叨:“這絕對是個絕佳方案,得馬上派人去靜海,催孫楓林儘快啟程,一定要把這個計劃實現,哪怕那位真的是借雞生蛋,我也要先生夠自己的蛋!”

譚威就開發開州的規劃反複琢磨,考慮到牽扯多個方麵,心中逐漸有了清晰的具體步驟,他將鐵器經營分為三部分,每一類都有著明確的定位與用途。

官辦鐵匠鋪,譚威打算將其掛靠在軍械司之下,這裡將專門製造大明製式兵器,為軍隊提供堅實的裝備保障,也讓朝廷沒話說。從鋒利的長刀、堅韌的長槍,到防護的盔甲、精良的弓弩,每一件兵器都將嚴格按照明軍標準打造,力求讓士兵們在戰場上擁有可靠的武器。

對於私人鐵匠鋪,譚威計劃以個人名義開設,主要經營鐵製農具。畢竟農業是國家之本,農民們急需實用的農具來恢複生產。打造的鋤頭、鐮刀、犁鏵等農具,不僅要堅固耐用,更要價格親民,同時改進改良農具,助力百姓在這亂世中能有個好收成,逐步恢複開州的農業經濟。

最後譚威自己出資建立的私坊,則更為特殊,這裡將彙聚技藝高超的工匠,配備先進設備,他們不僅要製作寶劍、寶刀這類彰顯身份的精美武器,滿足上層人士對高品質兵器的追求,還要打造精致的生活用品,如雕花的鐵鍋、精巧的鐵鎖等,專供上層消費。

更為重要和隱秘的是,譚威希望在這裡開展火器的研發與實驗,他知曉火器在未來戰爭中的巨大潛力,若研發成功,必將改變戰局。為防被人告發惹來麻煩,譚威心裡盤算著,一旦有風吹草動,便將私坊掛在軍械司名下,以軍隊來掩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規劃既定,譚威立刻找來錄事張定理,向他闡述擴大官營鐵匠鋪規模的計劃,張定理聽後,麵露疑惑,直言道:

“將軍,如今現有的鐵匠鋪,打造的兵器已能滿足咱這千人軍隊,為何還要擴大規模呢?這豈不是白白耗費人力物力?”

譚威也知道這個老張是心疼錢,轉而耐心解釋:

“張錄事,你有所不知,擴大規模後,我們便能利用規模優勢,降低單個兵器的製作成本,如此一來,我們可將兵器以低價賣給其他軍隊。他們如今自給自足打造兵器,成本高且質量參差不齊。若我們能以更低價格供應,他們定會選擇從我們這兒采購,如此我們便能從中獲取可觀利潤。”

然而張定理似乎仍未理解其中深意,眉頭依舊緊皺,有些擔憂道:

“非五軍府允許,私營兵器,恐怕不妥吧,若是有心人參奏,那。。。。。。”

譚威看到張定理畏手畏腳,知道一時難以說服他,便不再多費口舌,神色一正下令道:“不必多言,我自有與友軍交易的方式,你隻需在一個月內,將鐵匠鋪規模擴大,從難民中招募工人。這是軍令,務必執行!”張定理雖滿心不解,但也不敢違抗,隻得領命而去。

張定理行動迅速,在難民中仔細挑選,最終選定了近百人,這些難民,大多都有著打鐵的經驗,隻是因戰亂流離失所。張定理將他們招募進來後,迅速著手擴大鐵匠鋪規模。

他指揮工人拆除部分老窯舊院,重新規劃布局,短短時間內,便將鐵匠鋪的輪廓弄出來了。同時給予難民們合理的薪資和充足的夥食,那些難民有了穩定的收入和溫飽保障,乾活兒也格外賣力。

這邊官營鐵匠鋪的事情安排妥當,譚威又馬不停蹄地為私人鐵匠鋪忙碌起來,他親自在城中選好一處交通便利、位置顯眼的地方,以孫楓林的名義購置了土地。隨後招募人員開展基礎工程建設,平整土地、搭建工坊框架。

同時廣發告示,廣招工匠,一時應募者如雲,如今萬事俱備,隻等孫楓林帶著人和錢趕來,私人鐵匠鋪便可正式開工了。

喜歡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請大家收藏:()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末世洪水,美女鄰居上門求糧 [全職高手]身為策劃,攻略玩家 老六老師:我受的罪,你們得加倍 文工團美人認錯隨軍對象 不止夏天 瘋批玫瑰與戀愛狂犬 北宋小飯館 四合院:開局娶妻秦淮茹 執戟人間 守寡後,我靠美食隨機擺攤暴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