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風正領命後安慰許惠母親馮氏說:“大娘,上狀已告,剩下的就看我吧,我定會竭儘全力查明真相,還您兒子一個公道。”這原來也是杜風正的一個下策,是身處官場又想作為的無奈之舉。
到了內黃縣,內黃縣令得知杜風正前來重查此案,心中雖覺得杜風正有些越線了,此前的判決並無不妥,重查實在沒必要,但這是都司主官譚威的命令,他也不敢有絲毫懈怠,僵硬的滿臉堆笑地迎接杜風正,將案件所有卷宗畢恭畢敬地呈了上來。
內黃縣令說道:“杜司律,這便是此案的卷宗,之前我們也是依著證據和大明律定案的。”內黃縣令把“大明律”三個字說的很重。
杜風正沒有理會縣令的話,而是專注地翻開卷宗,仔細查看起來。看完後他有些想法,隨即決定去看看許惠。
在昏暗的牢房中,許惠麵色蒼白,眼神中滿是恐懼與絕望,杜風正看著他,溫和地問道:“許惠,你如實告訴我,新婚當晚你喝醉後,還記得些什麼?”許惠顫抖著聲音,將當晚的情形又說了一遍,杜風正一邊聽,一邊仔細觀察許惠的手,他發現許惠的指甲短且乾淨,心中不禁起了疑,新娘背上那些明顯的抓痕,按常理不應是這樣指甲的人所為。
走出牢房杜風正開始走訪許惠家的鄰居,他挨家挨戶地詢問,從鄰居們口中得知,許惠平日裡酒後就貪睡,從沒有過酒後鬨事或者性情大變的情況,這與之前的猜測似乎有些吻合,杜風正的心中更加篤定這案子另有隱情。
接著杜風正來到許惠家,對案發現場進行再次勘驗,他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仔細查看每一處細節,無意間他在窗台發現了一個淺淺的腳印,那腳印不大卻十分寬,顯然不是許惠這種消瘦之人的,再看窗戶紙,上麵有一個小孔,像是被什麼尖銳物體戳破的,杜風正心中一動,似乎察覺到了什麼。
為了縮小嫌疑人範圍,杜風正讓許家列出了所有吃喜酒的人名單,他果斷地排除了老幼婦孺,然後將其餘人帶到衙門。
麵對這些人杜風正嚴肅地說:
“今日請你們來,是為了查清許惠新婚當晚新娘遇害一事,你們需如實告知我,如若隱瞞則視為從罪,現在你們好好想想,酒後都去了哪裡,做了什麼。”
他逐一詢問,同時派人去核實每個人的說法,對於那些能相互印證行程的人,他暫時排除了嫌疑。
經過一番排查,有四人的回答與其他人不符,杜風正察覺到這四人有問題,對他們進行單獨審問,在杜風正的逼問下,其中兩人終於承認,他們當晚去了勾欄,經過勾欄作證,也排除了嫌疑,這樣一來,嫌疑人範圍進一步縮小,最後隻剩下兩人。
杜風正仔細打量著這兩人,發現其中一人指甲修長,而且他腳上的鞋子與窗台上的印痕十分相符,杜風正心中一喜,覺得找到了關鍵人物。
他立刻對兩人展開審訊,可這兩人卻矢口否認與案件有關,百般抵賴,杜風正見此,把兩人分開關進牢房。
分開審問下,兩人口供頻頻出錯,眼看火候差不多了,杜風正開始給兩人講解主犯和從犯的量刑區彆,在杜風正持續的攻心之下,兩人終於扛不住了,開始互相推諉責任,你一言我一語,將當晚的真相和盤托出。
原來在許惠結婚那天,本應是喜氣洋洋、幸福滿溢的日子,卻因兩個心懷不軌之人的惡行,釀成了悲劇。許惠有兩位平日裡就好吃懶做、遊手好閒,還常乾偷雞摸狗勾當的朋友。
大婚當日他們在席上喝得酩酊大醉,酒壯慫人膽,兩人竟相視一笑,心照不宣地相約去新房聽牆根。
二人躡手躡腳地靠近新房,透過窗戶紙的縫隙,瞧見許惠早已醉倒在床上,不省人事,而新娘正對著銅鏡,輕柔地擦拭著身子,這一幕讓兩人瞬間色膽包天,其中一人壓低聲音說:
“這可真是個好機會,那許惠醉成這樣,咱們……”
另一人忙不迭點頭,眼中閃爍著好色的光,於是二人費了一番力氣,從窗戶翻進屋內,新娘聽到動靜,驚恐地轉過頭,還沒來得及發出呼救,就被兩人粗暴地捂住嘴巴。
慌亂之中,兩人的動作愈發失控,最終不慎將新娘掐死,等兩人發泄完,看著眼前的慘狀,登時醒了酒,開始慌了神,匆忙從窗戶逃走了,誰知道後來新娘家裡人就是認定新郎殺人,兩人虛驚一場。
當杜風正將完整的案狀呈遞給譚威時,譚威拍了拍杜風正的肩膀,十分滿意的說道:“杜參事,此次辦案,剝絲抽繭,比那法醫秦明更勝一籌哇,與他相比,毫不遜色!”
杜風正疑惑的說道:“秦明是誰?”
譚威哼哼唧唧圓不過來了,便直說:“我娘舅!”
。。。。。。
經此案件譚威對杜風正的印象極佳,恰好內黃縣令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處理事務時常力不從心,譚威思索再三,決定保舉杜風正為都司參事,提拔他先任內黃縣令,鍛煉一年後來附郭開州城做父母官,這也是培養幾個自己人,希望杜風正給點力。
與此同時孫楓林這邊也在為譚威代理各種生意,他將各項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生意逐步走上正軌,“孫家器坊”在技術革新方麵成效顯著,因使用活塞式風箱,在孫躍、劉鐵錘的悉心指導下,生產出來的農具質量大幅提高,成本卻大大降低。
憑借著優質低價的優勢,迅速占領了開州市場,並且迅速向周邊輻射,譚威見此對孫楓林說道:“孫管家,如今農具市場咱們站穩了腳跟,你可嘗試開發日用品,進一步拓寬生意版圖。”隨後給了孫楓林一些圖紙,僅是衣架、鐵爐和鐵質碗筷之類的。
此時武義軍的軍需官聽聞“孫家器坊”產品優質,特意前來考察,一番查看後,對其產品讚不絕口,當即下了一筆大訂單,譚威得知此事,心中大喜。
俗話說逢亂世,武器防具可是無價的,京城那邊潛在客戶可不少,隨後讓孫楓林派人精心挑選了一批優質鐵製品,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喜歡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請大家收藏:()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