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圭聖東出八_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16章 圭聖東出八(1 / 2)

譚威看著孩子們開心的樣子,對劉玄初說:

“按市價把棗錢付給老人家。”

老者一聽連忙驚慌地推辭:

“官爺萬萬不可!吃幾個棗子哪能要錢,您肯吃我的棗,是看得起我。再說這棗樹也不是我種的,是院子裡原有的,我哪能收錢啊!”

譚威笑著說:

“老人家彆推辭,這是規矩。再說你也不容易,該給的錢不能少。”

老者還是一個勁地擺手,嘴裡不停念叨著“不敢不敢”。

譚威見狀也不再堅持,轉而和老者聊起家常:

“老人家看著麵生,以前在固原是做什麼營生的?”

老者連忙回答:

“回官爺,我原是固原盤炕的手藝人,乾這行幾十年了。這次遷到藍池,見這裡家家都有火炕,心裡就踏實了,想著到了冬天,肯定有不少人家要盤炕、修炕,我這手藝應該能派上用場,也能憑這手藝糊個口。”

說這話時,他臉上露出幾分自信,不像剛才那般拘謹了。

譚威點了點頭,覺得老者說得有道理:

“盤炕是門好手藝,冬天離不了。你放心,在藍池肯定有你忙的。要是遇到什麼難處,也可以找管事的軍士說說,能幫的我們都會幫。”

老者聽了這話,感動得眼圈都紅了,連連作揖:

“謝謝官爺關心!能有口飯吃我就知足了,不敢再麻煩官爺。”

他沒想到這些看起來身份不凡的人會如此平易近人,心裡的戒備頓時消了大半。

劉玄初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裡,悄悄記下要安排人關注這些手藝人的生計,也好讓他們能在藍池安心落腳。

譚威又和老者聊了幾句家常,詢問了些遷移後的生活情況,見院子裡那筐棗子吃得差不多了,便打算起身,劉玄初默默放了幾個銅錢在石桌上。

老者卻拿起石桌上的棗錢再次推辭,譚威轉身堅持道:

“老人家,這院子既然分給了你,院裡的東西自然就屬你了,這棗錢該給還是得給,按市價算,一分都不能少。”

他語氣溫和卻帶著一絲命令感,不想讓老者覺得受了施舍。

老者還想再說些什麼,譚威卻已轉移話題,詢問起他的家境:

“家裡人都還好嗎?遷移過來後,生活上有沒有什麼難處?”

張姓老者聽到這話,眼圈一紅,哽咽著說道:

“回官爺,家裡原本有七口人,可薩人攻破固原地那會兒,大兒子和長孫守城戰死了。。。這次遷到藍池,就剩下五口人了。好在官府分給咱們八石糧,省著點吃夠吃一年,這已經讓我們很感激了。”

他抹了把眼淚,繼續說道:

“隻是藍池這邊人雖多,可大多沒有農耕的習俗,我們帶來的種子和農具也不夠,鄰裡之間不熟悉也沒法互相幫襯著種地,我心裡一直擔心,要是誤了明年的收成,一家子可就沒活路了。”

說到這裡,他臉上滿是憂慮。

譚威耐心聽完,安撫道:

“老人家彆擔心,這次遷來的千戶人家,每戶都會分下房屋、土地和糧食作為私產,而且大家都是務農出身,等慢慢熟悉了就能互相幫襯。等將來商家聚集過來,有手藝或者會做買賣的,還可以把土地佃出去,專心營生。用不了多久,藍池一定會成為河西最繁榮的城市。”

老者聽著譚威的話,眼裡漸漸有了光亮,他感慨道:

“我們百姓過日子其實很容易滿足,搬家那會兒心裡確實難受,舍不得故土。可若是分到了糧食、房屋和土地,日子就有了盼頭,鄰裡們商量著,等安頓下來,就湊錢給那個都督立個生祠,好好感念他的恩情。”

譚威聽了這話,內心不禁歎息。

百姓們隻是得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如此感恩戴德,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官員的良心上,這正是千百年來清官意識的根源啊。

他們不會想到製度的保障,隻期盼遇到一個體恤百姓的好官,這既是百姓的淳樸,也是時代的局限。

他連忙擺手:

“立生祠就不必了,譚都督隻是做了該做的事。你們能在藍池安心生活,好好種地、營生,讓日子越過越好,就是對他最好的回報。”

老者卻執拗地說:

“官爺您是不知道,以前在固原,哪有這樣的好事?能有口飯吃就謝天謝地了。這次遷來藍池,不僅有地方住,有糧吃,還有地種,這都是托圭聖軍的福啊!立生祠是大夥兒的心意,官爺可不能推辭。”

譚威看著老者真誠的眼神,心裡五味雜陳。

他知道百姓的感恩發自肺腑,可這份沉甸甸的期盼也讓他倍感壓力。

他必須把藍池治理好,讓這些遷移過來的百姓真正過上好日子,才不辜負他們的信任。

劉玄初在一旁默默聽著,把老者的擔憂和期盼都記在心裡,想著回去後要儘快協調種子、農具的調配,幫助百姓解決農耕難題。

譚威聽著老者的話,心裡清楚大明缺乏民主文化基礎,老者這番樸素的感恩之言,更印證了當下推行民主行不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百姓早已習慣將希望寄托於“清官”,而非製度保障。

他思索片刻,對老者提議:

“官衙打算讓衙門出資建學堂,讓張來福、趙四這些孩子免費念書,學些知識將來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老者聞言半信半疑,眼裡滿是不確定:

“官爺說的是真的?咱們窮人家的孩子也能上學堂?”

在他看來,念書是富貴人家的事,跟他們這些遷來的百姓毫不相乾。

譚威鄭重點頭:

“自然是真的,過些日子官府就會安排。”

譚威又和老者聊了幾句種地的事,叮囑他有困難及時找官府,這才帶著眾人離開院子。

走在南城區的街道上,他看著兩旁忙碌的百姓,心裡下決心一定要讓藍池變得越來越繁榮,讓這裡的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這正是清官意識的根源。


最新小说: 重回90:金瞳鑒寶發家,全家悔不當初 太監無雙 京婚溫情 我就親一下 侯府撿的小福星,全城大佬爭著寵 神豪:萬倍返還,美女太主動了 好孕福妻嫁首長,絕嗣前夫氣瘋了 擁有男頻待遇後她爽翻了 成神,從龍巢開始[西幻] 易容偷家雙修成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