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兵鋒河西八_明末第一狠人:先滅建奴再搶崇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36章 兵鋒河西八(1 / 2)

時間來到崇禎十五年春,明朝內外的局勢愈發複雜。

新軍的聖恩軍和親軍聯合各地明軍展開對民亂的清剿行動。

然而李賊的手下張報在援救華州兵敗後,迅速收縮兵力,憑借堅固據點防守,明軍一時難以攻破,清剿進程陷入僵局。

崇禎皇帝對此忍無可忍,為了推動戰事進展,他依靠劉聞言、王方等新派文臣頂住東林黨人的口舌攻擊,同時再度對東南地區的自負商稅問題做出妥協,通過調整商稅政策安撫東南士紳,終於朝臣們妥協。

隨後崇禎下令由太子監國,自己則決定禦駕親征山陝,以提振明軍士氣,不過在守舊派大臣的反複拉扯下,親征隊伍行至忻州便停駐下來。

崇禎隻能隔著距離指揮吳三桂,嚴令其務必儘快清剿民亂,如此舉動,在當時也算得上是“威震天下”的決策,既展現了皇帝平亂的決心,也暴露了朝廷內部派係鬥爭的尖銳。

與中原的緊張局勢不同,西北此時呈現出短暫的和平態勢,可薩部落的精銳力量在此前的戰事中損失殆儘,僅剩下可薩涵率領的殘部盤踞在殷堡一帶,實力大減,已無力對明軍發起大規模進攻。

那些已內附明朝的蒙人部落,此前見識過聯軍的強大軍威,首領馬昌樂深知自身實力不足以與明軍抗衡,因此不敢有絲毫妄動,始終保持著對明朝的臣服。

西域諸汗國則陷入內亂,因其受到蘭州蒙古合布勒與青海和碩特寧辜部聯盟的威脅,可汗朵兒赤憂心忡忡,最終積憂成疾,病逝於任上。

朵兒赤死後,汗國權臣穀錄辰趁機奪取權力,繼位成為新的掌權者,葉兒羌的局勢自此變得更加複雜難測。

在西北局勢暫趨平穩的同時,周邊其他區域的態勢也各有不同,藏地因地處高原,氣候苦寒、地形險峻,長期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各部族之間雖常因爭奪牧場與資源發生內鬥,卻始終未能形成統一的勢力。

不過在和碩特部的威懾下,藏地各部族不敢有太大異動,整體尚算穩定,和碩特部作為青藏較強的勢力,對藏地有著潛在的掌控力,各部族為避免被和碩特部打壓,隻能收斂內鬥,維持表麵的平靜。

而譚威東麵的滿清與漠南諸部,局勢則悄然發生變化,自從滿清在與明軍的交戰中受挫後,漠南諸部原本對滿清的敬畏漸漸減弱,隱隱開始有了自主的想法。

他們不再像以往那樣完全聽從滿清的調遣,在軍事行動與資源分配上,多次與滿清產生分歧。

更關鍵的是,清主皇太極因戰事受挫,精神受到不小打擊,身體日漸虛弱,對國事的掌控力也隨之下降,往日的鋒芒漸漸褪去。

滿清上層見狀,圍繞權力繼承與利益分配,已開始出現明爭暗鬥的跡象,內部凝聚力大不如前,這無疑為譚威緩解東部壓力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譚威看來,當前最需要警惕的威脅,仍是塘州的可薩部,塘州距離營州僅一天路程,一旦可薩部發起突襲,極有可能威脅到營州的安全。

此前譚威與可薩部達成的協議,因雙方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早已形同虛設,可薩涵為了重振勢力,四處收編各族殘部,如今麾下兵力已達三萬餘人,規模雖大,卻仍是譚威眼中的勁敵。

不過讓譚威稍感安心的是,可薩部在此前與圭聖軍的交戰中損失慘重,軍魂已散,士兵的士氣與戰鬥力大不如前,短期內難以對明軍發起大規模進攻,目前僅在雉雞峽、塘州一帶設置防線,采取死守策略,試圖保住最後的立足之地。

此前曾協助可薩部作戰的秣叻部與浣彥部,如今也已離開可薩軍營,這兩部原本寄望於通過協助可薩部獲取利益,卻沒想到攻打雉雞峽未果,不僅損失了不少兵力,還因塘州缺乏糧草,陷入了補給困境。

可薩涵見這兩部不僅無法提供助力,反而消耗糧食,便在年底將他們送走,這無疑進一步削弱了可薩部的外部支持力量。

針對可薩部的防線,圭聖軍多次派出小隊進行試探性進攻,軍士們借著地形掩護,襲擾可薩部的巡邏隊,破壞其防禦工事,試圖尋找防線的薄弱點,但可薩部憑借堅固的工事與密集的防守,始終未能讓圭聖軍找到突破機會。

譚威見狀,便調整策略,下令圭聖軍持續進行小規模攻擊,既不讓可薩部有喘息之機,也為後續的決戰積累經驗、消耗對方實力。

隨著小規模攻擊的持續,雙方的戰線漸漸穩定下來,短期內難有大的變動。

譚威明白當前不宜急於與可薩部決戰,營州的根基尚未穩固,新軍的整訓也未完成,若此時強行決戰,即便能擊敗可薩部,也可能付出慘重代價。

因此他將主要精力放在鞏固營州、藍池城的防禦與整訓新軍上,在營州與藍池城加築城牆、挖掘護城河,完善防禦體係,同時加強新軍的戰術訓練與武器配備,提升軍隊的整體戰力。

為了確保兩地的治理與防務兼顧,譚威對圭聖軍主力進行了部署,趙岩率領一萬兵力駐守藍池城,負責藍池城及周邊區域的防務,辛詠卷則擔任藍池城地方官,主管行政、民生與後勤事務,確保軍隊的糧草供應與地方穩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營州方麵,由張定理擔任地方官,負責營州的日常治理,辛詠卷與張定理二人,譚威已將他們推薦為兩地的主官,目前正等待朝廷批準,暫令他們以代理身份履職,以便儘快開展工作。

譚威自己則在營州挑選了一處幽靜的大院居住,這裡遠離喧囂,既能讓他在繁忙的軍政事務之餘得到休息,也便於他私下與心腹商議對策。

同時為了方便處理軍政事務,都督官衙被正式設於營州,所有重要的軍事決策與行政指令,均從營州官衙發出,確保政令暢通。

譚威在營州居住的那處幽靜大院,並非新建,而是一處已有多年曆史的空院,其原主人是西北有名的富商劉子山。

劉子山的發家之路頗具特色,他主要依靠組建馬隊、駝隊,在西北胡人聚居的地界開展商貿活動。

從中原收購茶葉、絲綢、瓷器,運往西域與胡人交換皮毛、馬匹、玉石等特產,憑借著精準的商業眼光與過人的膽識,積累了豐厚的家產。


最新小说: 天命浮沉錄:天玄之心 大宋第一極品小少爺 戰卒 母胎單身戀綜:宅女她擺爛爆紅 鬥羅之簽到女神就變強 從鬥破開始垂釣成神 陽光下的影子與影子下的浪漫 穿越到修仙世界裡當歌手 木葉之光 半島:說好一起當夢楠,你玩叛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