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靜靜地聽完劉健的陳奏,微微點頭示意。
其實開恩科一事,正契合他當下的迫切需求。
在他心中,帝國正處於變革的關鍵時期,自己太需要能夠助力變法的人才了。
環顧滿朝文武,真正真心實意擁護變法的大臣寥寥無幾。
而持反對意見的卻不在少數。
這些人大多隻是因為畏懼皇權,才不得已違心地同意變法舉措。
朱厚熜深知,若要將變法堅定不移推行下去,就必須組建起一大批有真才實學,支持變法的大臣隊伍。
滿朝文武中,九成以上都難以滿足變法的長遠需求,遲早是要被更替淘汰的。
對於這一次的恩科,朱厚熜格外重視。
將其視作選拔變法人才的關鍵契機。
可朱厚熜心裡也十分清楚,當下科舉考試所考的八股文。
曆經多年發展,文章的格式早已固化僵化。
通過這種考試選拔出來的人才,大多數都淪為了拘泥於舊製、不知變通的酸腐儒徒。
但其中仍有極少數頭腦靈活、思維敏銳之人。
能夠在這看似刻板的八股文中,巧妙地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想法。
思索片刻後,朱厚熜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向劉健:
“劉愛卿,朕命你即刻去將此次鄉試中優秀的鄉試卷子呈送過來,朕要親自過目。”
“微臣遵旨!”
劉健領命,再次躬身行禮後,便匆匆退下,著手去籌備此事。
依照八股考試的既定規則,鄉試的出題任務由各州各府的考官負責。
隻有到了會試和殿試階段,才會由內閣大臣參與出題,甚至皇帝親自定題。
朱厚熜下旨:
既然去年秋天已經耽誤了恩科的正常舉行時間。
那今年務必加快考試進程,絕不能再往後拖延。
一旦鄉試的錄取名單確定,考生們便可立即趕來參加會試和殿試。
中間無需漫長等待,大大壓縮了科考的周期。
為了確保考生能夠順利赴考,朱厚熜還做出了一項破天荒的決定:
所有距離京師一千裡的考生,可以動用驛站的馬匹接送,而相關費用則由各州府承擔。
這意味著,考生們能夠免費被送往京師參加考試,不必再為路途奔波和費用發愁。
這一舉措,在科舉考試的曆史上堪稱首例。
以往,從科舉製度誕生以來。
考生們皆是自費進京趕考,風餐露宿、路途艱辛。
許多寒門學子甚至因盤纏不足而無奈放棄考試機會。
朱厚熜如此行事,正是因為他求賢若渴。
在他眼中,這些考生是推動變法不可或缺的力量。
對於各州各府的財政狀況,朱厚熜心中門兒清。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絕非虛言,大明其實也如此。
各種潛規則盛行,火耗、剝削、壓迫百姓的現象屢見不鮮。
但他明白,凡事有輕重緩急、大小之分。
必須抓大放小,集中精力解決關鍵問題。
隻有先將大事搞定,才有精力和時間來整治官場種種弊病。
到時候完全可以搞一個政府效率部的機構……
喜歡大明!開局滅了韃靼三十萬!請大家收藏:()大明!開局滅了韃靼三十萬!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