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熜想著,待遼北大城徹底竣工,便即刻將王陽明調回京師。
王陽明年紀也不小了,遼北天寒地凍,長居於此,恐會加重他的身體負擔。
於公於私,都該讓他回到更適宜的環境任職。
在朱厚熜和文武百官的注視下,喬宇滿含感激。
緩緩跪地,向著皇帝行三叩首大禮,聲音哽咽,謝主隆恩。
禮畢,兩名太監趕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攙扶起喬宇。
一左一右,扶著他緩緩邁出大殿。
喬宇一步三回頭,眼中滿是眷戀與不舍。
他深知,這一去,便要徹底告彆這熟悉的朝堂。
大殿之內,議事繼續。
楊廷和再次穩步出列:“陛下,韃靼昨日派遣使者千裡迢迢趕赴京師,呈貢黃金兩萬兩、戰馬一萬匹,並表示願意向我大明朝稱臣納貢,發誓永不南下襲擾邊關。”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頓時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要知道,自太祖皇帝當年將北方的遊牧部落趕回草原。
這許多年來,他們一直與大明對抗,燒殺搶掠,邊境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這些曾經驕橫的北方蠻夷竟主動服軟,主動稱臣納貢。
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怎能不讓眾人震驚。
楊廷和待議論聲稍歇,雙手恭敬地呈上韃靼新首領俺答的書信。
朱厚熜接過書信,展開細閱,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前世所了解的曆史。
他深知,這個俺答絕非等閒之輩,能力絲毫不遜於前幾任韃靼小王子。
此人如此身段柔軟,突然稱臣納貢,絕不可能是真心實意,背後必定藏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朱厚熜思索片刻後,開口道:“這個俺答,朕實在難以信任。”
“諸位愛卿,北方蠻夷為禍已久,必須永久鏟除,隻是當下我大明朝帝國內部還有諸多要事亟待解決,一時無法全力征討。”
“楊廷和!”
“微臣在!”
楊廷和趕忙上前,恭敬地躬身一拜。
“你去告知韃靼使者,讓他回去告訴俺答,要向天朝上國稱臣納貢,所給之物太少。”
“朕要的是黃金十萬兩、戰馬十萬匹,隻有達到這個數目,方可進行朝貢貿易。”
“朕身為大明皇帝,決不會做虧本買賣,我大明的威嚴與利益,容不得絲毫侵犯!”
楊廷和領命退下,心中暗自佩服皇帝的睿智與果斷。
大殿內,群臣再次陷入議論。
有人讚歎陛下決策英明,有人則暗自揣測韃靼方麵得知此要求後的反應。
而朱厚熜端坐在龍椅之上,眼神望向大殿之外。
在這之前,大明朝所謂的朝貢貿易全部都是虧本的,而且是巨虧。
實行所謂的厚往薄來,就是當冤大頭。
這還都算不上是貿易逆差,完全就是送錢給敵人花。
在朱厚熜的心中,若國力更為強盛一些,便要精心挑選一員大將,率大明將士揮師北上,徹底剿滅韃靼。
將那廣袤的草原之地,儘數納入大明的版圖,讓大明的旗幟在每一寸土地上獵獵作響。
在朱厚熜看來,北方蠻夷就像懸在中原帝國頭頂的一把利刃,一日不除,中原便一日不得安寧。
唯有斬草除根,才能永絕後患。
他設想,將草原上的野蠻人全部清除,對於那些女眷,則遷往內地安置,如此方能保得邊境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