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心中打定主意,不管李承乾說什麼,一定要把他駁個體無完膚,打消他這個念頭。
這要是六部都被李承乾掌控,作為統籌的三省又有何用?
“說完了呀,朕一句都沒聽清楚!”
李承乾重新直起身體,接著道:“朕從來不是一個聽不進話的人,隻不過你們說的聲音太嘈雜了,朕也聽不清楚。
那就這樣吧,按慣例一個個來!
把你們反對的理由說出來,朕也把任命定國公的理由說出來,最後看看誰是對的。
天下從來不是一人之天下,也不是百官之天下,而是萬民之天下。
自古以來,百官也好,皇帝也好,換了一茬又一茬。
可大家看看,天下的百姓換了嗎?
朕坐在這張椅子上,本質就是為天下分配資源,免得天下一片混亂,讓百姓修身養息,最終實現某種意義上的大同。
在朕看來,術業有專攻,誰合適就用誰,無關男女,也無關老少,更無關身份。
隻有這樣,朕才能夠好好的調配資源,資源才能真正的到需要的人手中。
說吧,誰先來?”
天下從來不是一人之天下,也不是百官之天下,而是萬民之天下。
這番話一說出來,全體心中一凝。
有些人是豁然開朗,有些人是不可置信,有些人是萬分驚駭。
天下人不蠢,當官的更不蠢。
曆朝曆代下來,早有人看出來了。
但看出來了,不代表會去做什麼,因為他們首先是顧自己的利益,沒人是真正大公無私的聖人。
皇帝家更不用說,誰要敢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隻怕九族都不夠砍的。
沒想到,今天被李承乾這個皇帝,自己給說出來了。
能有如此清醒的認知,比李世民的舟水之喻,檔次拔得更高了。
李世民的那個論調,本質上來說,還是覺得天子在牧養萬民。
李承乾的這個論調,卻變成了皇帝隻是在調配天下資源,是萬民讓皇帝坐在這個位置上。
並不是所謂聖明的皇帝坐在這個位置上,才讓天下變成盛世。
反而是皇帝能把資源調撥出去,能讓百姓安康,才是盛世的根本原因。
皇帝的神聖性好像削弱了,可又好像更高了。
因為天下需要這麼一個皇帝,才能夠好好的調配資源,否則就成了亂戰。
起居郎褚遂良,在角落裡奮筆疾書,把這些關鍵性的話語記下來,臉都漲紅了。
起居郎,是史官體係下的一部分,專業記錄皇帝的言行,以流傳後世,名為起居注。
起居注會被放在,曆朝曆代自己建的放史料的地方,以供後世修史的時候參考。
在唐代的時候,至少在規矩上,皇帝自己都是不能看的。
李世民壞了規矩,到了宋朝的時候,甚至變成了要先給皇帝過目。
如此一來,真實性就大打折扣了。
房玄齡第一個站出來,說:“陛下,定國公乃是皇族。
曆朝曆代,從來沒有皇族擔任兵部尚書的先例。”
李承乾淡淡道:“原因呢,朕自己可以說自古以來,但房相最好不要說自古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