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波彙報和朝賀,就整整進行了三個小時。
這還是因為,大家都儘量減短彙報和朝賀的原因。
最後,太史令李淳風奏報天象,也就是今年可能出現的各種天象吉兆,象征君權神授。
然後進入第二部分,也就是會儀。
一張張矮幾和支踵,被搬到殿中,眾臣和使節入坐,然後賜酒,賜各種甜品等。
李承乾講話,舉酒,奏《休和之樂》,群臣行蹈舞禮。
(PS:北朝傳入的禮儀,需屈身、舉手、頓足等,算是一種簡單的舞蹈性禮節)。
緊跟著是看表演,武舞《神功破陣樂》。
120禁衛披甲持戟,展現武功。
後文舞《功成慶善樂》,太樂署的樂童們進行表演,象征太平盛世。
最後賜宴,群臣共食,李承乾賜酒十二巡,每巡奏樂,最終以《昭和之樂》結束。
這些儀式弄下來,大半天就這麼結束了。
李承乾有些勞累,但這種規矩也不能說不好,他沒有要改的意思。
今天是不談任何正事的,所以一切結束之後,今天的朝會也就結束了。
結果第二天,李承乾又提前通知要開大朝會,百官們都快麻木了。
對於某些住在外層的底層官員來說,開大朝會就是一個體力活。
不但早上要很早就要啟程,一天輕輕鬆鬆就混過去了,公務都來不及處理。
最重要的是,大朝會往往就意味著大事,搞得頭天晚上就可能神經緊繃,睡都睡不著。
但再苦逼也沒辦法,遇到李承乾這麼個喜歡做事的皇帝,他們隻能使勁的乾。
眾臣參拜之後,李承乾開口道:“諸位愛卿,新的一年新的氣象,何況還是朕登基的元年!”
眾臣聞言,心都提了起來。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朕跟父皇的執政思想,可能會完全不一樣。
元日期間,朕左思右想,決定把朕的執政方式,稱之為五年計劃!
所謂五年計劃,並不是說真正的五年。
可以是一年,可以是三年,可以是五年,可以是十年。
每當朕提出一個執政方針,眾愛卿可以討論,這個方針要用多少年才能夠達到。
比方說,眾愛卿一致認為,這個方針一年就能夠達到,那就叫做一年計劃!
在這一年之中,相關的負責人,必須要把這個計劃執行到位。
有困難,可以提出來。
如果有不可抗力的因素,也可以延長計劃時間。
但如果沒有彆的意外,說一年就是一年。
做不到,輕則降職,重則罷官免職。
若是被罷官免職,將徹查過往。
如果過往無甚大錯,隻是能力不夠,則可發放一筆賞金,風風光光衣錦還鄉,以示對大唐貢獻的肯定!
若貢獻夠大,可計入地方縣誌,也可書寫在碑文之上,供他人瞻仰!
若過往還有大錯,比如說貪汙受賄,那就該怎麼辦怎麼辦!
輕則自身法辦,重則抄家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