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前的時代來說,工部比較重要是在於軍備。
至於民生,完全是順帶。
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改變的土壤。
比如一把最簡單的鋤頭,百姓使用最多,有些肯定也有想法。
可鋤頭可能不是自己的,隻是租借的,不可能隨便改動。
哪怕鋤頭是自己的,也生怕給改出了問題,導致無法使用,索性就一直不改。
但凡不用乾活的,一個個都想考取功名做官,都想騎在百姓身上作威作福,怎麼可能去改進那些東西?
最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來自於儒家的無形壓製。
哪怕是改了,變得更好用了,可官員都是學的儒家文化,又根本不重視這些。
能隻得到一句奇技淫巧的評語,已經算是官老爺們開恩了。
遇到心情不好,說不定還要治罪。
哪怕某些大才自己有那個想法和能力,著書立說出來,也不能被廣泛的傳播和接受。
隻能一直被動流傳,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沒了。
李承乾想要開啟工業時代,就必須要打破這種無形的禁錮,形成上行下效的邏輯。
一旦當官的都在用,都在改,百姓自然就會學。
反過來,他們還會本能排斥。
“怎麼,莫非爾等還是覺得,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李承乾的聲音漸漸冷淡下來,突然又提高音量說:“朕可以告訴諸位,朕作為皇帝,看的是天下的黎民百姓是否安康!
爾等可以為自身努力鑽營,用上各種各樣的手段,不識民間疾苦。
但是,朕不能!
王朝顛覆,爾等轉頭拜新主,或可留得性命,甚至再次獲得重用。
但朕這個皇帝,整個李唐皇族,必將遭受滅頂之災!
若是諸位想要皇帝死無葬身之地,那朕這個皇帝,就先讓爾等死無葬身之地!”
又是很唐突的狠話,眾臣聽得背後冒出了冷汗。
李承乾這位皇帝,可真是前所未見的清醒。
哪怕經曆過改朝換代,很多官員都沒有思索過這個問題,隻是隨波逐流罷了。
李承乾這一說,相當於把事情挑明了。
就差直接說:“你們如果不讓百姓好過,我這個皇帝就讓你們先不好過。
你們要弄得百姓起來造反,那我這個皇帝就先把你們砍了。
哪怕江山傾覆,也不會給你們投靠新主的機會。
要麼就好好配合我這個皇帝,把大唐江山變得更好,要麼你們就去死。”
人是非常健忘的生物,李承乾也不指望自己這番話,能讓他們午夜夢回都想起來。
他隻是借著這番話,把工業這個口子徹底打開。
不工業化,大唐就不可能統治世界。
世界那麼大,不說彆的,總不能靠腿跑著統治。
誰敢阻擋他埋下工業化的種子,誰就去死吧。
“陛下英明!”
程咬金邁著小碎步出來,直接來個不要臉的五體投地,瞬間打破了僵局。
“陛下英明!”
李靖第二個,不過他就是拱手彎腰。
“陛下英明!”
李秀寧第四個……
尉遲恭跟秦瓊這樣的莽夫,總算是反應過來,也跟著吼起來。
武將大多不喜歡動腦子,除非是本身有帥才。
工部擴大這件事,對於武將來說,並沒有任何不利的地方,反而好處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