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實際上,即便是選上來了,結果也多數是在翰林院修書,根本就用不上。
真正能用上的,都是那種投靠了世家的。
所以那個時候,並沒有定名次,隻有錄取和不錄取的分彆。
倒是在民間,有頭元(狀元)之類的稱謂,其他就沒有了。
所謂的探花,也隻有報喜的探花使者,並不是名次。
更何況,這一次科舉考試的殿試題,可謂關係到全天下,因此非常受人關注。
這一天,不管考生還是百姓或者是百官。
隻要是心中掛念著的,都跑到各大城門去看。
真正的上位大臣,卻已經知道了答案,自然也就不用去了。
當皇榜掛出來之後,圍觀的人卻不著急著看名次,反而看旁邊的答案。
那些不識字的百姓,更是紛紛詢問,上麵到底怎麼寫的。
就算他們不識字,這個熱鬨他們也要湊。
而每個皇榜麵前,也不缺乏那些好事的寒門書生,紛紛念了出來。
“帝曰:女人猶如土地,男人播撒種子,種子落地而生根發芽。
種子為何,自然就長為何物。
男子不給男子之種,卻妄圖讓女子生出男子,是何道理?
是以,夫妻結合不生男子者,為男子之過,非女子之過。
若不信,可問遍天下。
因此和離之夫妻,妻改嫁後,是否有男子出生,百姓皆可互相打聽。
不否認,可能依舊沒有男子出生,那也同樣為男子之過,隻是湊巧了。
隻因若是女子之過,則所有改嫁女子,都不可再生男子才對。
同理,夫妻結合若無生育者,或是三代以內父母雙方血親,也或男子有問題,不能全怪女子。
當然,此也可能是女子之過。
總之,和離之後,誰生不出來自然是誰之過,不要一概而論。
天地之理,本就蘊藏在生活的方方麵麵,仔細觀察總有感悟。
此題,本為大唐律法不完善,朕有感而發之題。
若官員在無法可依的情況下,隻憑先入為主,隻憑個人喜好而判斷誰對誰錯,豈不全天下皆是冤家錯案?
是以,合該以事實為基準去衡量。
同時,朕也是在告知天下百姓,生兒生女,從來都是男子決定,而非女子決定。
生不出,也可能並非是女子之地不長,可能是男子無種。”
上麵的內容一念出來,彆說念的人自己,就連百姓也有一副呆滯狀態。
頗有一種想要否認三連的衝動。
但,這話是皇帝說出來的,皇帝的分量不言而喻。
有了這個分量的加持,仔細想想其中的道理,似乎完全沒毛病。
三觀的認知和事實之間,瞬間產生了劇烈的衝突。
有些人臉色一陣青一陣紅,有些人帶著滿臉的不可置信,瘋狂的大喊大叫。
有些人嘴裡連說不可能,有些人眼中又帶著興奮,種種神色不一而足。
反倒是名次榜單,並沒有人關注。
他們以為這名次沒什麼用,這也算正常的表現。
後世王朝百姓都關注這個,隻因為狀元郎一旦出現,起步就是個實權五品官,最差也是七品官,是和絕大利益掛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