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蒸汽機不太準確,但確實是蒸汽機。
這個所謂的熱能,核心不是那種太陽能板,畢竟時代不一樣。
這玩意,是後世用太陽煮飯那個‘鍋蓋’!
隻不過,使用的是銅鏡組成。
一說起銅鏡,後世人總認為是黃的,甚至認為是不清晰的,其實又搞錯了。
銅鏡的清晰度,不比後世的鏡子差。
雖然差距還是有,反正很細微。
因為銅鏡,其實是摻雜了很多鋅的銅合金,本身就是銀白的,拋光處理之後就是鏡子。
隻是非常的脆,所以銅鏡一般都有專門的東西擺放,每次搬運都小心翼翼。
一旦掉到地上,是肯定要破的。
由於拋光打磨的工藝複雜,所以非常的昂貴,越大越昂貴。
嫁妝能夠陪嫁得起銅鏡的,都是大戶人家,小門小戶銅鏡都沒見過。
一般要用到鏡子的話,就隻能用水缸的平靜水麵。
在一些特定角度和陽光之下,水麵的清晰度也算可以。
真正的銅鏡隻有受潮之後,才會生出銅鏽。
一般來說,幾個月到半年就得重新拋光打磨一次,要不然就確實會模糊。
但嶄新的時候,跟後世的鏡子差彆真不大。
說起鏡子,李承乾想起了後世的水銀玻璃,也就是錫汞齊玻璃鏡。
用錫溶解在水銀之中,形成一種粘稠的銀白液體,塗在玻璃上,然後再塗上一層漆,就做成了。
雖然說有一定的毒性,但隻要防護好,以及不一輩子做,問題也不是特彆大。
那東西太簡單了,材料現在全都齊備,李承乾記下來,等下派人交給杜荷,讓他做點出來,先給皇宮裡送點。
至少那東西清晰度更高,也沒必要常常打磨,造價又非常便宜,全天下的百姓和貴族肯定喜歡,這又是好大一筆收入。
再來說這個所謂的熱能,其實就是利用銅鏡,做成一定的角度,把太陽光集中起來燒水。
之後的發電方案,就是純粹的蒸汽機了。
由於李承乾早就做出了膠,就是用來做羽毛球頭部的東西。
小規模的使用問題不大,自然也能用來做蒸汽機的密封圈。
至於鋼鐵,彆太小看大唐的煉鋼技術。
不算特種鋼的話,大唐的煉鋼隻能說規模比較小,比不上工業化時代。
可無論炒鋼法還是高爐煉鋼法,這些都是現成的,早就已經有了,是從漢朝就開始的。
也就是說,除了圖紙,全都齊活了。
現在有了圖紙,等於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彆的那些發電方案,沒必要去仔細看,基本原理李承乾都懂。
“電,真是太重要了!
就算還沒有儲存的東西,但簡易的穩壓器那個東西我能做出來,將就著用用吧。”
電這個東西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最基本的原理,線圈切割過磁力線,就會產生電。
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要做出好用的東西,還是有難度的。
就比如要儲存,要穩壓。
電瓶那東西李承乾不會,但是鉛酸電瓶的原理,他還真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