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自從李世民滅了王世充之後,被封為天策上將,李淵就在皇城之外西側給李世民修建了宏義宮,所以現在李世民是住在宏義宮的。
太極宮興建於隋代,總體位置位於皇城北側中央位置,本來叫大興宮,李淵做了皇帝之後就把大興宮改成了太極宮。後世說起長安皇城有太極宮、大明宮,興慶宮三座獨立的宮殿群,其實這時候還沒有大明宮和興慶宮,隻有隋代留下的大興宮。
晨鐘響起,朱雀門兩邊的側門大開,官員們從側門進入皇城,穿過皇城內的左右各官署,從南到北走到太極殿門前。一眾官員在太極殿門前按照品級分立左右,東邊這排最前邊的正是太子李建成,身後就是齊王李元吉。而西邊這排以秦王李世民為首,文武涇渭分明,看來今天可能又要有大事發生。
當禮部官員大喊“上朝”之後,兩排官員排隊進入太極殿。太極殿上,皇帝李淵正端坐在龍榻之上,一眾官員入殿之後彎腰躬身行禮,旁邊禮部官員喊“坐”,然後官員跪坐就可以開始議事了。
唐代跟皇帝都不需要跪拜,上朝也是坐著議事。宋代開始站著議事,也沒有跪拜之禮。所以後世有個說法,唐代坐,宋代站,到了明清代才是跪。這就像後世的一個說法,公司不行了就開始抓考勤。
今天的李建成打算廢掉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這是跟王珪、魏征等署官商量多日的結果,所以開始議事的時候李建成最先發言:“父皇,兒臣有事啟奏。”
李淵看到是太子有事要啟奏,點頭說到:“講。”皇帝對臣子就是簡單直接,哪怕是對太子也是如此,總不能朝堂上扯扯家常吧?後世那句話怎麼說的?越是好公司,開會的時間就越短。業績不行,開會來湊。
李建成看到李淵點頭,開始啟奏到:“父皇,兒臣以為如今四海平定,大唐威名遠播四方,周圍番邦小國常有來覲見者。隻是鴻臚寺人才缺乏,外交能力稍顯不足,請父皇選派稱職之人主持外交事宜。”隋朝滅亡之後天下大亂,當初跟隋朝建交的周圍小國全都斷了聯係,如今唐朝已經完成了平定天下,周圍小國自然想著覲見中原大國,求得一點可能的庇護。
在大唐剛建立時,那些年光打仗了,對於周圍潘邦小國根本就無暇顧及,專門針對番邦屬國外交的鴻臚寺基本成了一個擺設。當天下逐漸太平,鴻臚寺的作用就變得重要了很多。
李淵是了解李建成的,而且最疼愛的就是李建成。從立國之後李建成就被立為太子,出於保護的目的,一直都讓李建成待在身邊。周圍大儒圍繞,也經常參與政事討論,東征西討的事基本都是二子李世民在做。可是天下平定之後,才發現李世民手下文臣武將眾多,而作為太子的李建成手下人才寥寥無幾。
如果是個普通人家,就算是世家大族,有兩個出色的嫡子都不是壞事,可問題就在於這是皇家。當天下逐漸平定時,兩個兒子之間的矛盾就顯露無疑了。其實從武德初年的時候兩大集團就已經開始明爭暗鬥了,隻是當時天下還沒平定,李淵更多的是采取安撫的政策。
幾年前楊文乾事件,預示著兩人已經勢同水火,已經到了無法調停的地步。楊文乾是太子的人,謀反事件所有證據都指向李建成,當時李淵暴怒之下差點廢了李建成的太子之位。可是當冷靜下來之後,才發覺此事諸多蹊蹺。李淵認為此事肯定有李世民在其中推波助瀾,所以對李建成的處罰無非閉門了幾日而已。
兩個兒子之間總需要取舍,而李淵毫不猶豫的選擇長子李建成。對於李淵來說,李世民戰功赫赫,打天下是把好手,但治理天下應該是李建成這樣的人才行。並且李建成是嫡長子,如果不讓李建成繼位,那就壞了綱常。所以這些年來對李世民逐漸有些疏遠,否則後宮嬪妃說李世民壞話哪裡能有作用?
對於李建成、李元吉拉動秦王屬官的事李淵自然是知道的,作為皇帝如果京城這點風吹草動都不知道,那還做什麼皇帝?所以李淵聽到鴻臚寺辦事不利,請求指派人手時,李淵大致就知道二子的爭鬥已經表現到了朝堂之上。
李淵見狀問到:“建成,你可有人選推薦?”
“父皇,鴻臚寺人選品行、能力、應變均不可或缺。兒臣知道世民手下有兩個屬官,一個叫杜如晦,一個叫房喬,均是才智過人之輩,兒臣認為可當大任。”李建成說完眼角餘光看了李世民一眼,然後低頭等李淵下決斷。
此時李世民怒火中燒,前幾日尉遲恭、段誌玄彙報被東宮拉攏之事,已經算是明目張膽了。現在又在朝堂上想把房喬和杜如晦兩人調走,實在忍無可忍。可是還沒等發作,就聽到李淵說道:“朕同意了,叮囑他二人,好好為國家辦事。”
剛想發怒的李世民瞬間啞火,李淵的態度和說話的內容李世民哪裡還看不出來意圖。這句“好好為國家辦事”就是讓房喬和杜如晦遠離他,這兩個人可都是秦王府的屬官,在朝堂上並沒有官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世民的心啊,真是哇涼哇涼的,一盆冷水從頭淋到腳。房喬和杜如晦兩人都是晉陽起兵之後就投奔了李世民,兩人才華自不用多說,後世有房謀杜斷的美稱,對李世民來說這兩個人實在太重要了。
隻是李世民在朝堂上毫無還手之力,渾渾噩噩參加完朝會,踉踉蹌蹌回到了秦王府。
這世上的事就是如此,有人歡喜就會有人憂愁,對於李建成來說今天可以算是大勝了一把。關鍵還在於摸清了李淵的態度,不但支持甚至十分偏袒。李建成帶著李元吉回到東宮之後,趕緊命人招王珪和魏征兩人,四人湊在一起密謀,打算開展下一步行動。
去掉李世民的左膀右臂隻是開始,雖然房喬和杜如晦對於李世民來說極為重要,但是這兩個人畢竟沒有軍權。
李世民手下武將輩出,掌握軍權的此時有兩個極為重要的人物,第一就是秦瓊,第二就是程咬金。
秦瓊秦二哥,在後世民間可是神話一般的人物。在隋唐演義中秦瓊的父親南陳的官員,是馬鳴關的總兵。其實曆史並非如此,秦瓊祖父、父親都是北齊的文官,也不知道二哥後來哪裡來的一身戰陣上衝殺的本事。
秦瓊本是隋朝名將來護兒的部屬,備受來護兒看重。後來跟著張須陀鎮壓反隋起義軍,張須陀敗死後,歸屬瓦崗軍,瓦崗軍失敗之後又投靠了王世充。後來感覺王世充此人不是個乾大事的人,就跟著程咬金、張公瑾等人一起投降了李唐。
秦瓊的遭遇說明了一個問題,不管你再大的本事,沒有好的平台是不行的,莫要忽視一個平台對個人的重要性。
如何除掉秦瓊和程咬金,這可不是小事。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