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還有記載李建成許其除掉世民後,封其為皇太弟,所以李元吉才拚命幫著李建成。而李元吉心懷私心,盼著李建成和李世民一起完蛋,這樣他就是唯一的嫡子,皇位自然就是他的了。
曆史上的李元吉是一個壞、傻、笨、貪的人,可以說是人渣中的極品。
真實的曆史自然不是這樣的,因為李世民當皇帝之後會修改這段曆史,修改成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兩個廢物,隻有他才英明神武。李世民開了一個壞頭,需改史書的壞頭,導致後世帝王紛紛效仿,讓後世史學家經常吐槽。
要說起後世修改曆史比較出名皇帝,宋太宗應該排名第一,從他童年就開始修改了。
那為何李世民會把李元吉寫成一個人渣呢?原因就在於,李元吉在李建成身邊天天叨念著讓李建成殺了李世民,說的次數太多,而且不分場合,連李世民都知道了。
還有一種可能,李元吉幫李建成,但是不幫他。
真實的曆史上李淵其實非常疼愛李元吉,帝王家估計跟普通人家也差不多,老大和老小總是受到更多的關愛,最不受待見的往往是中間的。李元吉是最小的嫡子,當爹的能不愛?
李淵建立大唐之後,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跟在身邊。如果討厭李元吉的話怕是老早打發出去砍人了,老二李世民不是到處“殺人放火”累死累活的嗎?
還有一個重要證據,齊王元吉居住在武德殿,武德殿處於東宮與內城之間。據說不少大臣對此都有意見,但是李元吉在武德殿住的好好的。武德殿,當年可是淵居住和辦公的過的地方,可見李淵對李元吉絕對是寵愛的。
曆史上記載李世民最喜歡老四李泰,李泰住的地方也是武德殿。
李元吉說到:“兒臣探聽到武將之中常有不法之事,咱們大唐還沒到歌舞升平之時,這些武將已經無法無天,兒臣知道以後痛心疾首。”說到這裡眼中還憋了幾滴淚出來。
李淵聽後並沒有表態,轉頭看了看李世民一眼,這一眼非常有深意,李世民是天策上將,乃是武將之首,理論上天下武將都歸李世民管理。
李世民在李元吉邪魅一笑時,就感覺今天不太正常。幾乎沒在朝會上發言的李元吉“有事啟奏”,並且直指武將時,這種不太好的感覺愈發的強烈。等到李淵看過來那一眼時,李世民覺得不能不說點什麼了,也起身施禮說到:“兒臣有事啟奏。”
李淵說到:“世民,速速奏來。”
“啟稟父皇,武將本就是粗人,戰場上屍山血海的衝殺慣了,的確有些不循規蹈矩,兒臣必定好好管教。”在李世民看來,李元吉劍指武將,最終一定是衝著自己來的。大唐的建立離不開武將,想要武將如同文官一般循規蹈矩可能性基本沒有。
李元吉聽後哈哈大笑,對著李世民說到:“二哥,你作為統帥多年,應該知道獎罰分明的道理。”這句二哥,李世民已經很多年沒聽過了,現在聽著著實有些滲人。
還沒等李世民開口,李元吉轉過身對著李淵又施了一禮,說到:“父皇,兒臣檢舉尉遲恭私藏甲胄,要行謀反之事。程咬金虛報軍功,不顧軍法理應嚴懲。”
當李世民聽到尉遲恭和程咬金時,遍體生寒,腦子也瞬間晴明了許多。好啊好,李建立、李元吉,前些日子調走房喬和杜如晦,今天又要對尉遲恭和程咬金下手,這是要斷我的雙手雙腳啊。
“元吉,這可不是小事,你可有證據?”此時李淵聽到尉遲恭和程咬金的名字,自然也就知道了李元吉所指的果然是李世民。尉遲恭不過是秦王府的一個護衛頭子,但是程咬金可是宿國公,就算是一國的親王也不能胡亂誣陷。
“父皇,兒臣自然是有證據的。”說完從袖子裡掏出了一本奏章,雙手舉起,李淵見狀示意旁邊內侍把奏章接過來。
李淵打開這本奏章,裡麵的記錄極為詳細:尉遲恭私藏盔甲十三副,刀劍二十五柄,馬槊六根,雖然數字簡單,但是已經足夠致命了,任何一項拿出來都可以作為意圖謀反的證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接下來是程咬金的,武德三年攻打宋金剛時,虛報首級一百零三;武德四年攻打竇建德時,虛報首級兩百三十一;武德四年攻打王世充時,虛報首級三百零五。程咬金的這份舉報材料頗為詳細,而且全都有人證。
其實不管材料是真還是假,關鍵要看李淵怎麼看。如果支持李建成,必定會順水推舟。如果想要維護李世民,此事自然不了了之,或者告誡一下而已。
對於武將來說,尤其是當世名將,多一些盔甲刀劍,虛報一些軍功,完全無傷大雅,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李淵自然是懂的,大唐是這些武將打下來的,李淵自然也是懂得。
但是在李淵看來,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已經無可化解,自己隻能支持一個打壓一個,再爭下去必定天下大亂不可,李淵必定是支持太子李建成的。
太子李建成為人忠厚,李世民以後就算成了一個閒人,李建成也不會對李世民下死手。而且隋朝二世而亡就在眼前,如果不是楊堅改立老二楊廣,隋朝未必會亡。
想到這裡李淵有了決斷,說到:“命有司衙門審理,不得有誤。”說完還看了李世民一眼,李淵希望李世民能懂他的意思,二郎啊,莫要爭,為父都是為你好。
李世民哪裡看不懂李淵的意思,此時反而冷靜的出奇,完全不像上次房喬和杜如晦事件那般無措。朝會後麵還有些事,已經無關緊要了。
散朝之後李世民出了朱雀門,發現守著的隻剩下了張公瑾,看來有司衙門速度很快,尉遲恭已經被帶走協助調查了。
看到李世民出來,張公瑾趕緊迎了上去,急切的問道:“殿下,剛才大理寺的人帶走了尉遲恭,說是。”
沒等張公瑾說完,李世民迅速擺擺手說道:“速回洪義宮。”說完飛身上馬,張公瑾和其他親衛緊隨其後,直奔洪義宮而去。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