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福伯、祿伯、葛明和張春來幾人商量過,隻是想弄個小吃店算了,多養活幾個莊子上的人,也能賺點小錢。但是剛才聽到秋收之後大堂哥要成婚,葛明覺得這是一個機會,到時候親朋肯定不少,酒樓可以趁這個機會打響名號。
葛三爺思量了半天才開口,對福伯問到:“劉福,莊子上的生活如何?”
福伯趕緊說到:“回稟阿郎,咱們莊子算是好的,勉強能吃上飯,莊子上的孩子光著屁股到處跑,連身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葛三爺聽完之後捶了捶矮幾,對葛明說到:“莊子上的人都跟為父出生入死過,隻是為父不懂經濟之道,沒能讓莊子上有更多的進項。不過為父思慮著,這些飯食都是以前沒見過的,此事或許能成。”
“眼看著天下逐漸安定,富戶也會慢慢變多,所以為父同意了。不過有兩個要求,第一是明兒不能參與,要以學業為重,最多出出主意。第二是對莊子上的人好點,把工錢定高一些。”
葛三爺雖然長得鐘馗一般,好像沒有長相那麼魯莽。葛三爺總結了做生意非常重要的兩點,沒見過的吃食就是壟斷,天下安定客人自然就多,客源的問題不用發愁。
“父親大人說的是,孩兒自然以讀書為主,隻要張春來每天能送點好吃的給孩兒就行了。”
葛三爺聽完哈哈大笑,說到:“看來這才是你的目的,不過這也不怪你,為父吃過這樣的飯食,以後也不想吃其他飯食了。”說完起身回了房間。這樣酒樓的事就算是敲定了,至於選地方、招人等等事,自然福伯去處理。
等葛三爺走後,劉氏這才對葛明說到:“明兒,你剛才說這個甜食,是你在莊子上做出來的?你用的糖霜好像跟為娘以前吃過的不一樣,更加甘甜,而且不是黑乎乎的。”
葛明答到:“母親,這是麥芽糖,孩子親自做的。”
“什麼?糖也是你做的?”劉氏有些不可置信,本以為是葛明買的糖霜,然後做出了一些甜食而已。
“是的啊,福伯當時也在場。”葛明說完一指福伯。
福伯也對劉氏說道:“回稟夫人,確實如此,老仆親眼所見。當時老仆還跟小郎君說過,麥芽糖的做法一定要保密,這可是能賺大錢的東西。”
劉氏聽完福伯的話之後若有所思,葛明和福伯都沒打擾。半晌之後劉氏才說道:“明兒,可還有麥芽糖?有的話拿過來為娘看看。”
看來做生意母親比父親好像更加在行一些,開酒樓其實遠不如做麥芽糖賺錢,麥芽糖多簡單啊,這東西裝到壇子裡,可以滿大唐的賣。
麥芽糖雖然起源非常早,但是直到後世才算定型,糯米加大麥芽才是最佳搭配。葛明前段時間就已經跟著袁老道學完了詩經,詩經裡麵就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兩句,袁老道的解釋葛明還記得,意思是原野土地肥沃,原本苦味的堇、荼也像飴糖一樣甜蜜,其中的飴就是發芽穀物熬製出來的甜味液體。
雖然很像麥芽糖,但絕對不是葛明熬製的麥芽糖。這就好像是酒一樣,糧食發酵會產生酒,商周時期就有了,但一直到唐代,酒基本都是濁酒,因為工藝不行、酒曲純度也不夠,所以才有了綠蟻新醅酒的詩句,說明了滿是雜質。
葛明回答到:“孩兒帶回來了一些,做甜食用掉了一點,還剩下不少。”
劉氏聽完之後對福伯說到:“劉福,你去明兒跨院一趟,把麥芽糖拿過來。”
這時候房間內隻剩下葛明和劉氏母子二人,葛明對劉氏說到:“娘親,難道是想讓更多的人吃到如此美味的甜食?”
劉氏聽葛明如此說,微微一笑說到:“明兒說的對,為娘正是這個意思。”葛明心裡暗笑,做生意就做生意,不過咱們是官宦人家,哪裡能做那種低賤的商賈之事,換個說法就好聽多了。
一會福伯就抱著一個小壇子回來了,麵露苦色,把壇子往矮幾上輕輕一放,這才說到:“夫人,這糖就剩下一點底子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葛明探過頭去一看,果然隻剩下了一點底子,就跟福伯說到:“福伯,我記得當時帶了一小壇子回來,今天做甜食隻用掉了一點,被誰偷吃了?”
福伯苦著臉說到:“剛才老仆問過張春來,他說剛才大郎君找他做甜食,他拿出麥芽糖準備做,沒想到大郎君看到之後嘗了嘗,然後找了個漂亮的瓷瓶,把麥芽糖全部裝走了,說是送給孫家小娘子。”
劉氏聽後捂著額頭,感覺這個侄子算是白養了。
葛明倒是覺得這個大堂哥太有意思了,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居然能有這樣的舉動,著實讓人意想不到哇。
“娘親,孩兒的未來大嫂到底是何許人也?”
劉氏說到:“你大哥是個沒出息的,為娘把他從小拉扯大,還沒娶媳婦就忘了嬸娘了。明兒啊,以後可千萬不能學你大哥。”
“去年上元節你大哥出去瞎逛,不知道怎麼就碰上了,然後就對人家念念不忘。等回來後飯都吃不下,後來偷偷跟為娘說看上了一個小娘子,可是不知道是哪家的小娘子。”
“你父親看你大哥這副要死要活的樣子,沒辦法就隻能找人打聽打聽,好在縣城比較小,還真給問出來了。這個孫家小娘子溫柔賢淑,知書達理,就給你大哥把親事定下了。”
“雖然你大哥不是我親生的,但是從小看著長大,親事定下來也算了了為娘的一樁心事,也算對的起你死去的大伯了。”
劉氏說完,還瞟了瞟葛明,又接著說到:“我家明兒變得聰慧了,也不知道看得上哪家的小娘子哦?”自己不過十歲而已,已經開始提什麼小娘子了?
“母親大人,將來孩兒娶個公主給您端茶倒水。”葛明把小胸脯拍得山響,逗得劉氏哈哈大笑。
“我的傻明兒啊,沒有娶公主的說法,那叫尚公主。公主要住在公主府,可不是住在家裡,你要是尚了公主,說不定還要每天去請安呢?”
“那孩子不娶公主了,到時候娘親看上哪個小娘子,孩兒就娶哪個。”劉氏聽完又被逗得哈哈大笑。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