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接旨。”
“皇帝敕曰:孫思邈妙手仁心,救死扶傷多年,整理進獻傷口縫合之術,著即冊封諫議大夫。欽此。”
這個諫議大夫可就不是散官了,跟魏征一個級彆,四品下。李世民是識貨的,葛明是胡亂搞出來的,真正在操勞的其實是孫思邈,所以封賞更高一些。
還在葛明心裡胡亂嘀咕時,孫思邈說到:“草民不敢奉詔。草民閒雲野鶴管了,隻懂得治病救人,實在不懂得為官,請天使轉達草民的意願。”
白胖子居然沒生氣,好像是預料之中的事。孫思邈不願為官的名聲早就流傳開了,而且是早在隋朝。
孫思邈早就跟魏征說過不要封賞,隻為傷口縫合之術推廣開之後能夠救人而已。不過就算孫思邈不願為官,李世民不能沒有表示。
白胖子給孫思邈施了一禮,說到:“孫神醫的話本內侍會轉達給陛下。”看來神醫的名頭確實有用,任何人都要給麵子。
然後又說道:“葛庭玉、劉氏、葛明,起來接旨吧。”這時候全部人才站了起來。
葛明學著父親的樣子,雙手捧著黃綢子做成的聖旨。這東西一定要好好保存,要是一千多年之後子孫沒本事,拿出來估計也能拍賣出個過億的價格來。
聖旨這東西是需要供奉起來了,需要放在祠堂裡,讓祖宗也知道知道後輩兒孫有本事。等安頓好了聖旨之後,葛三爺趕緊把老太監請到了二進的廳裡,一眾隨從也都請過去休息。
劉氏在院子裡已經淚流滿麵,葛明三兄弟圍在劉氏周圍。葛明病好之後跟劉氏說過,將來好好讀書,一定為母親掙一個誥命夫人回來,當時劉氏隻當是童言無忌。可是誰能想到,這才幾個月的時間,自己就成了縣君。
在想想幾年前的葛明,完全就是個小傻子,其中的心裡的壓力外人自然難以體會。
葛明說到:“母親,縣君是幾品?”
劉氏哽咽著說到:“好像是正五品。”
“才正五品?將來孩子給母親掙個一品誥命回來。”
劉氏這才停住的哭泣,說到:“明兒,你知道為娘有多開心嗎?誥命不誥命為娘不稀罕,為娘開心的是明兒懂事了,真的懂事了。”
“那父親的定遠將軍是幾品?”
這個劉氏就不太懂了,旁邊的孫思邈說到:“老道要是記得沒錯的話是五品上,不過是個散官。”
反正是升官了,管他散官不散官的,就算是散官也享受這個工資待遇不是。說到工資待遇,葛明想起了自己的封賞,千金啊,哈哈哈哈。
“孫先生,小子的千金呢?也沒看到馬車、牛車之類的?”
孫思邈一聽差點笑死,指了指院子裡的一個箱子說到:“怕就是這個了。”
這麼小的箱子也能裝得下千金?葛明疑惑的打開箱子,看到裡麵黃燦燦的,滿是銅錢。
“孫先生,不是千金嗎?怎麼全是一些銅錢?”
“讓你小子好好讀書,千金就是一千個銅錢。”
葛明此時的心情墜入穀底,以為中了五百萬,結果是五塊。葛明拿起一個銅錢看了很久,好像比平常看到的銅錢更加精細而已,上麵是開元通寶四個字。
難道李世民也是穿越的?這也沒到開元盛世啊。這就是葛明沒學問了,唐代立國之後李淵鑄造了一批開元通寶,所以開元通寶可跟開元盛世沒多大關係。
用來賞賜的銅錢更加精良,非常有收藏價值。
劉氏笑著說到:“明兒,這銅錢是可以留給子孫後代的,可不能胡亂花了出去。一會讓人搬到為娘的房間,為娘給你存著。”
葛明還記得,幾個月前用一張圖紙就賺了十貫錢,那是一萬個銅錢。這個老李是不是太小氣了些,隻有一千個銅錢。
“孫先生,為何陛下沒說拚音和耕牛的事?”
孫思邈笑著說到:“這正說明了陛下英明。拚音一事需要徐徐圖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推廣開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拚音推廣開來之後,最受益的自然是皇家,受到衝擊的自然是世家。聖旨中沒有提起此事,這是陛下對你的保護,否則讓世家知道了你小子以後寸步難行。”
“耕牛的事就更簡單了,農家沒有草原上的肉牛,所以不提也罷。但是以後軍隊繳獲草原上的肉牛就不用隻殺了吃掉,可以送回來作為耕牛。”
孫思邈果然精明,老聖童絕對不是浪得虛名的。
“你父親是縣令,這是文官,為何封賞了一個武散官,這個老道就有些不懂了。”
孫思邈都不懂其中含義,葛明自然是更加不懂的。
明明李世民定下來封賞葛三爺為中散大夫,這是正五品的文散官。為何變成了五品上的定遠將軍,這還要從前段時間說起。
當時李世民定下來封賞,葛三爺為官自然不用調查祖上三代,這都是有備案的。關鍵就在於葛明的母親劉氏,等到調查下來之後才有了封賞上的變化。
調查完劉氏往上三代之後進,才發現劉氏的出身不簡單。
今天傳旨的這個白胖子,名叫魏攀,已經五十來歲的年紀,跟著李世民足足有二十多年,是李世民極為信任的總管內侍。
等到魏攀看到劉氏的出身調查之後,覺得此事重大,急匆匆拿著結果去稟報李世民。
“陛下,這是關於臨渝葛明母親劉氏的身份戶籍調查,老奴覺得有些蹊蹺,請陛下禦覽。”
這種封賞對李世民來說完全是小事,吩咐下去照搬就是了。李世民疑惑的拿起魏攀呈上來的劄子,打開之後也是一驚。
原來劉氏的祖父名叫劉韶,乃是前隋武將,雖然名氣不大,但是有個出名的兒子,也就是劉氏的父親,名叫劉文靜。
劉文靜三個字映入眼簾時,李世民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一個雖然年逾四旬,但是姿儀俊偉的人出現在了眼前。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