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第二天就回了縣裡,孫韜就留在莊子上教書了。
工資高,住的舒坦,吃的好,祿伯等人也會照顧好孫韜的。不過葛明走前對孫韜說,不要每天都埋頭讀書,隔幾天就休息一天,不要把自己累壞了。
食為天今天打出牌子,限量供應極品條子肉,每一桌隻能點兩份兒。根據私下裡傳,這個豬肉跟孫思邈孫神醫有關,據說是孫神醫親自調理出來的豬,隻有香味沒有一點腥臊的味道。
於是食為天又是生意爆火的一天,比前段時間開始賣鮮菜更加火爆。你想想啊,神醫調理出來的豬肉,吃了說不定能夠延年益壽。
食客算是有福了,這種條子肉難怪被稱為極品,怎麼這麼香?怎麼這麼香?
。。。
幾天之後,河北的第一場雪已經全都化了,等到葛明上午讀完了書就有下人通知葛明,魏攀有請。
葛明一聽自然不敢耽擱,徑直去了魏攀的房間。
老宦官看到葛明到了滿臉微笑,這也難怪,這些日子在葛家吃的好、住的好,還有葛明幾個娃子陪著,說說話、打打麻將,要多舒坦有多舒坦。
這還不算,葛明給的藥丸子不知道是不是碰巧,還真有點用,魏攀居然感覺腿腳舒坦了很多。補鈣好像沒有這麼快速的,還可能是睡火炕的緣故。不管怎麼說,這都是葛明的功勞。
“小子,咱家來了日子也不短了,眼看著雪都化了,差不多也應該回京城了。”
一聽魏攀總算要回去了,葛明心中竊喜。內侍住在官員家裡本就於禮不合,再說都不知道怎麼弄吃喝給魏攀了。不過心裡這麼想,臉上不能露出來。
於是葛明一副依依不舍的表情出現在了臉上,任誰看著都有那麼一點真心真意。
“魏總管,難道是小子照顧不周嗎?”
“小子,咱家自幼就開始做奴婢,從來就沒享受過做人的樂趣。在你家這些日子算是咱家幾十年裡最開心的一段時間,咱家也舍不得走,但是還要回去交差不是,不然陛下怕是會怪罪。”
聽到魏攀這樣說,葛明反而真的有些不舍了。這人雖然是李世民身邊的人,但是毫無自由可言,從小就閹割了,讓葛明真的有些同情,這讓葛明臉上的真誠又多了幾分。
魏攀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笑著說到:“過幾年你就要去京城讀書,將來說不定還有見麵的機會。咱家決定後天就啟程,皇命難違啊。”
既然如此,葛明也就無法再挽留了。
魏攀此時從懷裡掏出一個信封,笑著說到:“咱家都差點忘記了,來之前魏征家的一個晚輩拜托咱家給你捎來一封信,說是看了你弄的拚音字母之後有點什麼想法。”說完把信封遞給了葛明。
葛明一看信封上葛明親啟四個字,落款是個叫魏高明的人。魏征從葛明這裡學了拚音字母,呈給李世民的同時教教自己的晚輩,這個也比較好理解,隻是不知道這個魏高明是魏征的孫子還是兒子。
葛明看到魏高明三個字就心中不爽,本小郎君名叫葛明,你居然叫高明,非要高本小郎君一頭不成?也不知道魏家人怎麼想的,名字起得真沒文化。
“你要是有空就回信一封,咱家走前幫你帶著。”
“那就勞煩魏總管了。”葛明說完帶著信打算回了自己房間。
魏攀好像想到了什麼,又叫住了葛明,笑著說到:“小子,你給的藥丸子好像效果不錯,腿腳酸痛的毛病確實好了很多,咱家看了不過還有二十多顆,再給咱家弄點。”
葛明笑著點頭,心裡想到這東西要多少有多少,然後才離開魏攀房間回了自己房間。
這年頭可不是後世,通信極不暢通,尤其是私人的信幾乎隻能讓人捎去。
本小郎君倒要看看這個魏高明到底有多高明?
打開信之後發現這個魏高明的字寫的不錯,看樣子年紀不大。等讀下去才知道這個魏高明自稱是魏征的孫輩,比葛明還要小一歲,平常跟著魏征讀書,所以就知道了拚音字母一事。
葛明也想知道這時候讀書的少年人如何看待拚音的,等看完整封信發現都是沒什麼營養的問題。
比如葛明是怎麼想到用符號來代表讀音的?其實在後世流行的拚音之前還有另外一套拚音,用的符號類似漢字的偏旁部首,韻腳跟對應的字還有相通的地方,不過葛明不會,不然那套拚音其實更符合古人的習慣。
為何不是不是從上往下寫,而是從左往右?這個很簡單,從上往下寫葛明都不認識,再說從左往右寫可以防止墨水蘸在袖子上。
古人從上往下寫,其實是延續了在竹簡上寫字的習慣。要是竹簡是橫著綁得,相信古代的書寫習慣也是從左往右。
比如按照讀音讀出的字跟任何地方的方言都不同,但是很多地方的方言都有類似的地方。普通話嘛,本就是北方方言為藍本的。
葛明一邊看信一邊回信,不過並沒有使用毛筆,而是下意識的拿起來鵝毛筆。其實並非有意為之,幾乎就是下意識的,給人回信不都是如此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何稱呼這個魏高明呢?想到唐代同輩之間的稱呼,可以稱呼魏高明為明哥兒,這不是跟二哥、孫韜稱呼自己完全一樣了嗎?此時葛明有一種好名字都被豬占了的感覺。
於是按照後世寫信習慣,開頭就寫了:明哥兒,你好。
也沒從上往下寫,而是從左往右寫,連標點符號都跟後世一樣。
寫著寫著葛明突然有了一種後世論壇灌水的感覺,這種感覺一上來廢話就多咯,而且幾乎全是吹牛。
為了防止出現什麼差錯,任何回答都往利國、利民、孝道上靠,以免被壞人抓住把柄。嗯嗯,這就對了,有點後世站在製高點噴網友的感覺了,魏高明這種好像應該叫做筆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