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和後世在上供上相差不大,果子、餜子、肉、酒,基本就是這些了。古代一般是豬頭、羊頭、魚或者雞作為祭品,皇家可以使用牛頭,其他人家是不能用的。
後世認為吃了給祖先的貢品,可以保佑後人,尤其是孩童。
古代可不是,尤其是更早的時候,是連同禮物一起焚燒。好在後世不把肉燒掉了,不然就少了回鍋肉這道美食。其實這跟物質匱乏有極大的關係,活人都吃不上肉,難道還把肉燒給死人?
就算是在後世祭祖的風俗也是變的,而且變得很快。等到物質生活豐富起來,不缺那塊回鍋肉吃了,祭祖的吃食就不怎麼拿回來了。
後世上墳祭祖的時候會挑著供桌,帶上四樣吃食。肉一種,主食一種,水果一種,糕點一種,要說生活好了呢,連貢品都講究營養搭配了。再帶瓶酒,香、燭,燒紙就差不多齊全了。
燒紙更是各種各樣,有包貨紙剪的銅錢,還有印刷的超大額紙幣,當然還有元寶、金條,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後人不知道下麵到底流通什麼貨幣,所以什麼東西都來點。
到了墳前先把供桌放好,供桌必須放在祖先下葬的棺材頭的這邊。貢品擺好,倒上酒水,點上香燭開始念叨幾句。無非是來送錢了,今年家裡有什麼大事,請祖宗保佑。
然後開始燒各種紙錢,燒紙錢還挺有講究,一定要在棺材腳這邊,還必須完全燒化成灰,不然祖宗收不到。燒完紙錢要把灰畫個圈,代表著這是給自家祖先的,其他鬼魂不能來拿,然後用土塊、磚頭把紙灰壓住。
要是等紙錢燒完了,剛好來了一陣風把紙灰吹的到處都是,那就是祖宗顯靈了,這是來收錢的標誌。隻是想要祖先來收錢,為何還要用磚頭壓住呢?
最後在墳堆四角挖坑,把四樣貢品埋上,把酒灑在墳前灑一圈就可以了。回家該吃吃,該喝喝,今年的清明祭祖就這樣了。
葛明還在房間想著後世怎麼上墳祭祖,福伯就拿了一些包貨紙過來。
這東西寫毛筆字就比較勉強,但是鵝毛筆怕祖宗不認同,古人對祭祖的重視程度後世是無法想象的,於是葛明還是老老實實用毛筆把以前抄的幾首詩寫了上去。
葛明看著還有一些包貨紙,本著不浪費的原則,讓丁香找來剪刀。然後拿出幾張包貨紙來折疊了起來,接過丁香遞過來的剪刀,先剪兩個弧形,中間再剪兩刀,打開之後就成了外圓內方的銅錢模樣。繼續折疊繼續剪,紙上就算是銅錢了。
丁香和小丫看葛明剪刀用的笨拙,也找來剪刀開始剪,要說還是古代女子更會用剪刀。其實不用太好看,無非意思意思,反正最後都燒掉。
“福伯,這銅錢祖宗應該會收吧?”
“小郎君親自剪的,祖宗不知道多高興呢。”福伯這時候才知道,原來這就是紙錢。自己怎麼就沒想到呢?以前都是燒禮物,也不知道祖宗喜歡不喜歡,還是燒點錢實際,祖宗想買點什麼就買點什麼。
要是葛明知道福伯的想法,必定會非常認同。葛明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或者是長輩生病,父母會買些東西去看看,以前就是餜子、酒兩樣,要是看病人就是餜子和罐頭兩樣,這可都是當年拿得出手的好東西。
尤其是罐頭,多少孩子盼著生病,就因為生病了可以吃上罐頭。隻要不是什麼大病,幾瓶罐頭吃完病就好了。
後來生活條件好了,禮物就變成水果、牛奶、保健品等好多樣。誰家都是這麼送,不管是生病的病人,還是輩分高的長輩,家裡全是這東西,吃到變質也吃不完。
於是就開始送錢了,想買點什麼就買點什麼。對長輩如此,對祖宗自然也是如此。
。。。
也不知道是誰傳出去的消息,說是燒紙錢祖宗就能收到銅錢,這樣祖宗在地下想買點什麼就買點什麼。於是葛家的包貨紙居然大賣,幾天功夫庫存全部賣完,尤其是剛造紙時的殘次品,一些進貨晚的小販著急的跺腳。這東西關鍵是能燒,不講究質量,你說賺不賺錢?
其實這個不知道誰傳出去的消息,最能受益的其實是窮人。窮苦人家也要祭祖啊,而且誰敢對祖宗不敬?存了半年的錢都買了禮物,一燒全都沒了。墳頭前痛哭流涕,不知道的以為思念祖宗。
這個消息好啊,隻需要幾文錢就能買不少包貨紙,剪成銅錢的樣子燒給祖先就好了。
消息這東西傳來傳去總會走樣,葛明是把一疊紙折疊起來隨便剪剪,一張紙上剪出來很多銅錢的模樣,這樣用不了多少工夫。最後不知道怎麼就傳成了剪成一個個銅錢的樣子,導致工作量大增。不過窮人嘛,不缺時間,反正時間也換不來錢。
讓人意外的是這事後來居然成了一門產業,有些沒事做的老頭老太太,平常就買些包貨紙剪成銅錢的樣子,誰家祭祖或者有個白事,來不及準備都會來買上一點,居然憑借這個也能吃飽飯了。
對於葛明來說,活人吃上飯遠比祭祖要重要,這個不知道誰傳出去的消息還挺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清明節前一天,也叫寒食節,這天是不能生火吃熱食的,葛明早中兩頓飯吃的全是冷的。好在葛家美食眾多,一些涼菜、糕點可吃,隻是喝不上熱湯而已。
寒食節這天姑姑葛氏,也帶著表哥秦軍回了一趟葛家莊子。清明節這天女人是不能去祭祖的,但是可以提前去。
說起來葛氏覺得自己不孝,早早嫁給了商人,這些年都沒臉去給祖宗上香,現在好了,不但除了商籍,兒子授勳還做了散官。
秦家的財力遠超葛家,所帶的祭品自然是不少的。這讓葛三爺有些不喜,但是葛氏不聽勸,說是這些年都沒給祖宗上炷香,難道還不能多給祖宗燒點東西?葛三爺無奈,隻好由著姐姐了。
下午的時候葛氏就回到了葛府,這時候葛三爺、葛倉、葛糧、葛明,帶著福伯、劉義還有一堆下人,套上幾輛車,拉了不少東西出發去了葛家莊子。
葛三爺、葛糧、葛倉三人一人一匹高頭大馬,劉義也騎馬,不過這個馬隻能算是駑馬,勉強能夠代步而已。就連葛明也騎上了小馬,到莊子上其實沒多遠,這匹灰溜溜的小馬完全有這個體力。
這可是彆家大人,所以在街上走的時候非常拉風,就連一群老仆都仰首挺胸。
一行人慢慢悠悠出了城,約莫一個時辰,這才到了葛家村口。
葛三爺去年除了清明節就沒來過莊子,算一算剛好一年,這時候就看到村口已經站滿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