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我也聽說你頗有詩才,今日一看果真如此。”
“叔父過獎了,詩詞而已,不過是文字的堆砌而已。”李世民聽後甚是不爽,要說李世民也是有文學功底的,還有詩句流傳後世。對於作詩隻是文字的堆砌這種說法十分不認同,因為作的是詩,其實寫的是某種感情、感受。
再說了,李世民讀了這麼多年的書,也沒把文字堆砌出多少詩句來。就連公認的大儒,也沒見多少作出多少詩來。
李世民本打算爭論一番,再看葛明這麼小的一個娃子,比李承乾才大一歲而已,也就沒了這個想法。這小子不是一般人,不能用常人來衡量。再說葛明這首詩隻是寫景,根本就沒情感,的確是文字堆砌而已。
李承乾跟葛明站在一起,一會指指這個景致做介紹,一會指指那個,如同一名稱職的導遊一般。什麼紫雲樓、芙蓉苑、杏園、慈恩寺,有的景致根本就看不到,李承乾還是熱心介紹,這就有點不像導遊了,好像在介紹自己家一般。
不大功夫就到了曲江池湖心島,李承乾一指說到:“明哥兒,這個是湖心島,裡麵有步道蜿蜒曲折,這可是個好地方,在湖心島上可以俯瞰整個曲江池。”
葛明早就被眼前的美景驚呆了,後世看過不少山水,總覺得少了一些什麼,難道說少的是“古意”?怎麼到了大唐之後,看山看水都覺得美呢?
遊船慢慢駛入湖心島的碼頭,等船停穩之後眾人紛紛下船。李家仆人在前麵開口,李世民和長孫皇後挽著手開始登島,葛明等人跟在身後。
此時葛明才看到一個老婆子懷裡抱著一個嬰兒,睜大眼睛到處打量,手指在嘴巴裡不停的吸吮。老婆子把小手從嘴巴裡拿出來,另外一隻手又被嬰兒塞進了嘴裡。
葛明看的有趣,就對李承乾問到:“明哥兒,這是你弟弟?”
李承乾說到:“這是我表弟,是惠褒的弟弟。”葛明聽後點點頭。
葛明不知道,這可不是一般人物,在原本的曆史中是未來的唐高宗李治,此時還是吃手的年紀。
湖心島上綠植覆蓋,雖然頗有意境,但是過於茂密的植被擋住了風,讓人感覺有些炎熱。好在不大功夫就到了湖心島的中央,居然是一片開闊的平地,專門建立觀景台。
眾人紛紛登上觀景台,一陣陣微風吹過,炎熱居然被一掃而光。此處遠遠看過去,隻見池水澄明,湖周圍花卉環列,風景美不勝收,讓人心曠神怡。
來時的碼頭附近居然冒起了青煙,怕是張春來和榮嬸正在製作飯食。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運動,眾人都感覺有些饑渴,這才從湖心島上慢慢下來,上了遊船往回慢慢駛去。
來時走的慢,回去走的更慢,如此良辰美景相隨,走快了美景可追不上你。
葛明被帶到了船艙,這一層就更加豪華了。船艙裡已經擺放好了坐席、矮幾,矮幾上有軟飲、瓜果。等葛明看到矮幾上的水果時,已經沒有時間觀賞豪華的船艙了。因為矮幾上居然有西瓜、荔枝,葛明心裡碎碎念,三年多了,三年多沒吃過西瓜了。
李世民先跪坐,然後長孫皇後跪坐在旁邊。李世民這才開口說道:“都坐下吧,吃上一些瓜果解解渴。”葛明隨著李承乾等晚輩紛紛入座。
葛明自然不客氣,拿起麵前的西瓜就啃了起來,一片西瓜幾口就入肚了,然後把西瓜子吐到了矮幾上的空盤裡。
彆看西瓜不大,味道還不怎麼甜,並且籽兒多,奈何葛明實在太想這一口了。又連續吃了幾片,這才感覺舒坦了一些。
然後拿起矮幾上的荔枝,剝了一顆放到口中,味道實在不怎麼樣,居然好像紅薯的味道。這也難怪,不管是西瓜還是荔枝,都是較為原始的品種,不管是口感還是味道都跟後世相差太多。不過這也怪不得古人,畢竟沒吃過更好的。
李承乾在葛明旁邊的矮幾上看的稀奇,疑惑的問到:“明哥兒,你以前吃過這兩種果子?”
葛明笑著說到:“不就是西瓜和荔枝嘛。”
“西瓜?這叫寒瓜。”
葛明說到:“對對對,叫寒瓜,西邊來的瓜怎麼不能叫西瓜?”
李世民此時微微一笑,說到:“葛明啊,你這小子對吃果然有點見識,這寒瓜確實從西域傳進來的,但是出了長安其他地方未必有。”
“你可知荔枝的出處?”
“嶺南荔枝多的是,漫山遍野都有。司馬相如把荔枝寫作離枝,意思是不能離開樹枝,否則一日色變,三日味變。”
“不過這個荔枝應該不出在嶺南,可能是蜀地來的。嶺南路途遙遠,就算路途一直用冰來保鮮也到不得京城,所以隻能來自更近的蜀地。”
葛明說完之後沾沾自喜,還好記得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兩句詩。蜀地長大的楊貴妃最喜歡吃荔枝,那蜀地這時候肯定是有荔枝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世民等人聽後不住點頭,果然被葛明蒙到了。
至於其他果子葛明就不太認識了,反正有些類似蘋果或者梨子,個頭小而且比較酸,口感上綿軟,實在不怎麼好吃。看來水果還是需要嫁接的,不然弄不出好吃的果子來。突然葛明覺得好像又要發財了,這要是弄一片果園,弄弄嫁接肯定能培育出更多好吃的果子來。
遊船緩緩行駛到了曲江池的碼頭,炒菜這東西講究火候,而且要趁熱吃,張春來看到遊船停到了碼頭,這才開始展示爆炒的絕技。
蒸籠冒著熱氣,烤爐散發著香味,鐵鍋竄起半人高的火苗來。李世民也好,長孫皇後也好,不管身份多麼高貴,也從來沒見過這種做菜的手法,於是又上了甲板。
至於李承乾幾人早就見識過了,隻是還是會被火苗吸引到。李世民帶領眾人上樓,站在遊船的上層看著岸邊正在做菜的葛家廚子,實在是倍感新奇。
葛明笑著對李世民說到:“李叔父,這就是葛家的炒菜,講究的是火裡來油裡去,最注重火候。少一分則生,多一分則老。”
“這還不算,為了講究葷素和營養搭配,還需要把不同的食材料理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這樣才能一起出鍋。”
李世民看著鐵鍋中的火苗,聽著葛明的話不住地點頭。
“孫神醫在小子家中住了幾年,他認為食物應該講究葷素搭配,這樣才能獲得更充足的營養,人身體也會好很多。孫神醫還說,吃藥不如吃飯,會吃飯以後就少吃藥。”
旁邊的長孫皇後聽著覺得有趣,就問道:“難道吃飯也是一門學問?”
葛明說到:“叔母,孫神醫說藥食是同源的,吃的正確人就少生病,自然就少吃藥了。”
喜歡大唐釣魚人請大家收藏:()大唐釣魚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