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聽後讚許道:
“可以啊老朱,你今天開竅了,都學會通過以事易事看待問題。”
“但你要知道,這還僅僅隻是朝廷,那麼更遠的地方,那些官員的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
“所以,對於如今效率低下的大明朝廷來說,快速的開啟永樂一朝的第一屆恩科,百利而無一害!”
百利而無一害?
朱棣聞言挑了挑眉,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他也不會如此猶豫了,他想了想問道:
“陳兄弟,百利而無一害……這說的是不是有點太過於絕對?”
陳羽咂了咂嘴,有些無語的說道:
“老朱,你這個人就是不就誇,一誇腦子就開始撞樹不拐彎了!”
“我可以告訴你,恩科的好處就是這麼絕對!”
“百利……這麼多確實有,但沒那麼必要都說出來。這樣吧,我撿幾條很淺顯的說出來,你好好聽聽。”
朱棣聽後一愣,百利而無一害這就是一個概念性的比喻。
可他看著陳兄弟的樣子,好像若時間充裕,還真能列舉出來百條。
莫非真有如此利處?
要真是如此,自己的名聲……好像也可以適當的不那麼關注。
他當即對著陳羽拱了拱手,正色道:
“我什麼能力,陳兄弟你最清楚,還是你說說吧,也讓我老朱長長眼。”
陳羽轉過身去,端起茶杯給自己倒了一盞茶,隨後腦子裡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開口說道:
“第一點,也是最淺顯的表層好處,那就是可以聚天下英才為大明所用!”
“雖然大明經曆了一場靖難,可對於大明這何止萬萬的人口來說,無傷大雅!而這些人裡麵的人才,也是一個恐怖的數字!”
“朝廷缺人,人才缺乏通道,豈不是雙贏?!”
朱棣點了點頭,這一點好處,隻要是是一位君王都能看得出來。
朝中許多人,哪怕夏原吉也是通過科舉選拔上來的人才。
陳羽摩挲著茶盞,頓了頓,繼續說道:
“這第二點,可使得朝廷的運轉效率快上一大截!”
“如今地方大多什麼光景?不少官員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思,混日子。基層衙門更是人浮於事,真正做事的沒幾個,指手畫腳的倒一大把。
這時候開恩科,把那些渴望一展抱負的寒門士子放進來,既能給朝廷注入新鮮血液,又能敲打敲打那些前怕狼後怕虎的官員!”
朱棣聽後沒有說話,沉思起來。
一個王朝的根基是百姓,但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地方父母官。
畢竟,官逼民反這句話最開始的官,指的並不是朝廷,而是地方官!
就像元朝末年,
朝廷可以說是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約束,使得下層官吏放縱,到處魚肉百姓。
如此一來,百姓心中能不有怨氣嗎?
那麼真到了起義的時候,誰會向著朝廷?
雖然朱棣自認以目前朝廷的軍力,完全不用擔心起義的問題。
但自己可是通過靖難登基,下方的百姓遭遇到的壓迫,要是他料想不錯的話,最終都會算到自己頭上。
史記有兩本,史官那裡一本,民間百姓那裡也有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