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老殺才,心中還有什麼話一並說出來吧,彆藏著掖著了。”
“說完趕快滾蛋,朕乏了!”
“還有這幾天你用點心,恩科的消息公布之後,各地考生進京複考的各項花費,你戶部都要酌情落實到位。這是你最擅長的事情,千萬彆給我出岔子。”
一般的打工人,大半夜聽老板講述工作內容,大多會不耐煩。
但人家夏原吉可不是一般人,一聽見朱棣提到正事兒,立馬收起了笑容,一臉正色的連連保證,絕不讓國庫的一分錢白花。
等保證完了之後,夏原吉終於開始提及自己心中的小九九。
“陛下,陳兄弟是不是也要參加此次恩科?”
朱棣沉吟片刻之後,點了點頭,算是默認。
夏原吉聽後臉上一喜,急忙說道:
“陛下,微臣相信以陳兄弟的才學,參加恩科一定能夠金榜題名高中狀元,隻是待陳兄弟高中之後……能不能讓他來戶部曆練?”
大明永樂一朝無論是恩科狀元還是其他高中的子弟,進入朝廷的第一步並不是在朝為官,而是會先去翰林院曆練,一般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職。
翰林院是皇帝的文化機構,負責編輯、校對和撰寫皇帝的詔書、誥命等文件,可視為皇帝的秘書機構。
而新科狀元在翰林院大致的工作內,主要負責修撰皇帝實錄,掌握皇帝言行起居,據實記載皇帝的日常活動,同時也負責向皇帝講解經史子集,以及起草一些文書工作等。
這使得狀元有較多機會接觸皇帝和朝廷高層,積累政治經驗和人脈,為日後的仕途發展奠定基礎。
表現優異者,有可能晉升為大學士,甚至入閣輔政。
所以狀元待在翰林院當中,所以說就是為了給未來的自己進行鋪路。
夏原吉也清楚這點,可他認為陳羽在鋪路方麵,根本就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
陳兄弟跟大明的三位皇子都相處的不錯、並且三位皇子的嫡長子都拜在了陳兄弟門下、不僅如此,皇帝身邊的重臣都是陳兄弟的好朋友。
最為重要的是當今永樂帝是陳兄弟的好兄弟兒!
所以夏原吉認為這樣的人脈,完全不需要鋪路。
還不如等到陳兄弟進入朝廷後的那一刻起,就將陳兄弟用在刀把上,進入戶部進行曆練。
朱棣沒做幾秒思考,果斷的搖了搖頭:
“夏原吉,你的能力朕很相信。但此事確實不行,畢竟朝中有其他更加重要的地方,需要陳兄弟。”
“所以戶部方麵,你就多費點心。”
聽著被拒絕,夏原吉急忙說道:“陛下,您將成兄弟放在戶部一段時間,臣有信心將整個朝廷的官員工作效率,提高一倍左右!”
陳羽曾經針對藩王提出的‘競爭上崗’,‘績效獎勵’,‘末尾淘汰’,夏原吉得知後,一直想要將其落實在朝中各位臣子身上。
但中間這個度,他一直把控不好。
剛開始在戶部實驗的時候,搞得整個戶部裡麵怨聲載道。
工作效率不僅沒有得到提升,反而下降了。
試驗兩三次之後,他選擇了放棄。
但夏原吉能夠明顯地感知到,如果這三條計策實施運用得當的話,整個朝廷的效率運轉的不止高上一倍。
在夏原吉看來,效率就是金錢。
而將官員的辦公效率提升一倍左右,那每年得省多少錢呀?!
朱棣聞言一怔,他有些心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