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想了想,皺眉問道:
“陳兄弟,可煤炭燃燒已有千年以來的曆史,唐朝時期定然也是用此取暖,那為何大唐沒能成功?”
陳羽神秘的說道:
“當然是因為量不夠,若是想要達到全球變暖的效果,必須開啟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朱棣的眉頭皺的更深了,這個詞彙他在腦海中搜索一遍,確認是第一次聽。
雖然不理解,但隻要沾染上革命兩個字,就代表著這件事情絕對會在大明掀起一場巨大的波瀾。
陳羽頓了頓,這工業革命自己該如何解釋呢?
科技躍遷?
思想飛升?
科技躍遷好理解,也好解釋。
比如工業革命後工坊裡的織機,原本十個人織一匹布,若是用上蒸汽驅動的飛梭織機,一人一日便能織出十匹布!
還有那冒著黑煙的鋼鐵巨獸,蒸汽火車,比千裡馬跑得還快,能晝夜不停將糧草軍械運往萬裡之外。
科技躍遷單純的就是讓大明更加牛逼就完了。
思想飛升呢?
要知道華夏這片土地上,走的可一直都是封建主義,在這樣的環境下,能接受思想飛升嗎?
清朝時期的康熙閉關鎖國就可以看出,華夏這片土地上的封建王朝麵對思想飛升曾經拒絕過。
也就是拒絕了工業革命。
陳羽不清楚大明的永樂帝會作何選擇。
朱棣思索半天,開口道:
“陳兄弟,你的棉襖比喻我聽懂了,隻不過這個計策叫做以毒攻毒,是不是可以認為此舉變相的使大明服下了兩味毒藥,讓它們在身體內互相牽製?”
陳羽點了點頭,“可以這樣理解。”
全球變暖持續時間長,本質上來說不可逆。
唯一的抵禦全球變暖的辦法,就是在往後的生活中,減少碳排放,從而讓地球自我調節。
朱棣權衡一二後,開口道:
“陳兄弟,這個計策雖然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小冰河時期,但是藥三分毒,更何況這直接就是毒藥。”
“先將此計策擱置,看看中策再做決斷吧。”
陳羽點了點頭,也不磨跡,直接說道:
“我的中策依舊是換家戰術,隻不過是根據如今大明的航線、航海技術以及基本國情,選擇了兩個最為優質的土地。”
朱棣開口問道:
“陳兄弟,又是一個換家?”
陳羽點了點頭:“不錯,但二者區彆很大。”
“航海中最為重要的不是航海技術,也不是船隻,而是航線。茫茫大海無邊無際,而且在那平靜的海平麵下,還伴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隻有擁有一條安全的航海,才可以順利到達想去的地方。”
“隻不過,這航線主要大明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才能慢慢去摸索;不僅如此,東麵的那片土地相距大明萬裡,不僅要考慮中途高昂的運輸成本,還要考慮萬裡之外的土地上,大明中央該對那片地方實施怎麼樣行之有效的管理。”
朱棣一愣,不得不說陳羽考慮的很全麵。
如果按照陳兄弟所說,那就不是換家,而是開疆拓土。
他急忙問道:“陳兄弟,我們不向東方換家,又該去何處,能夠避免上麵的種種隱患?”
陳羽笑著說道:“向南與向西探索大明,去往大明勢力範圍之內的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