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塙的吟誦聲情並茂,極具情感外放。
吟誦完之後,整個內堂頓時落針可聞。
陳羽最先回過神來,反觀朱瞻基與朱瞻壑兄弟二人,則是當場陷入了懵逼環節,像是在看一個陌生人一樣,大眼瞪小眼的看著朱瞻塙。
朱瞻基,朱瞻壑:“???”
這首詩真的是自己那個毫無作詩天賦的三弟所作?
太獵奇了吧!
要是他們記得不錯,如今二人的記憶當中,朱瞻塙依舊是那個垃圾詩張口就來,作詩一道毫無救藥的三弟。
可是在老師這邊經過一番學習與沉澱,數月之後歸來,竟然就跟換了一個人一樣,作出來的詩與之前的進行對比,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
完全沒有可比性!
好家夥!
這特麼與傳說中的脫胎換骨,有什麼區彆?!
這首詩以生動的筆觸勾勒出夏日生活場景,字裡行間充滿自然意趣與生活詼諧感。整首詩其實並不算複雜。
用自然意象與生活片段,串聯起一幅充滿煙火氣的夏日圖景。
在陳羽看來描摹的有些隨意,隻是通過簡單的動詞與色彩的搭配。
不僅如此,
全詩雖然采用五言八句的形製,但卻未嚴格遵循律詩平仄,可也不是全部沒有優點,就比如做到了每聯對仗工整,如“日暖”對“風高”,“蟬織”對“燕頡頏”。
首聯起興、頷聯鋪陳、頸聯敘事、尾聯收情,形成“景—物—事—情”的遞進結構,暗合古典詩歌“起承轉合”的章法,甚至還能引經據典:“頡頏”“畫堂”等詞源自古典文獻“頡頏”出自《詩經》“燕燕於飛,頡之頏之”。
整體看下來,算是有優點也有缺點。
可若這一首詩,換做大明京師之中另外一位大家前來評判,一定會將朱瞻塙罵的狗血淋頭。
漏洞百出,甚至有些地方還特麼詞不達意。
但隻有陳羽知道,朱瞻塙做出的這首詩,與之前的相比較,進步了多少。
水平勉勉強強能夠觸碰到作詩的大門,而這可是對方僅用兩個月左右的功夫,達到的成績。
有多厲害?
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將初一的整個學期的課程學完了。
朱瞻基與朱瞻壑雖也很聰慧,可目前年齡尚幼,在作詩一行包括鑒賞方麵,並沒有過於深入的鑽研。
當然,
身為大明皇子,尤其一位還是大明皇孫,作詩一道,將來也會是他們的必修課。
但以他們二人目前的水平,並不能看得出這首詩的優缺點,隻能憑借感覺。
本來感覺這個東西在沒有足夠的經驗積累下,作用不大。
但架不住之前朱瞻塙經常到處作垃圾詩啊!
將三弟現在的詩與之前的一對比,那感覺就很深刻了。
起碼朱瞻塙做出來的這首詩,讓朱瞻基與朱瞻壑回味之後,有了那麼一點意境,而不是一潭死水。
這就是巨大的進步。
可這樣的進步,是在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的。
這一點他們清楚,已經能夠稱之為天賦了。
兩小隻一時之間有些接受不了,有沒有可能是老師提前給了三弟一個作詩框架,然後朱瞻塙在此基礎上作出來一首詩?
下一刻,他們就在腦海中否定了這個想法。
畢竟朱瞻塙進來以後,老師的言辭與朱瞻塙做完詩後老師的反應,老師怎麼也不像有幫過忙的樣子。
再者,
老師可是全能型人才,作詩方麵當然也是無人能出其右。
若是老師真的下場幫助,那這首詩初聽起來,就不是像現在這樣的感覺了。
而是像那首石灰吟一樣,回味起來,能夠牽動自身的情緒。
再加上朱瞻塙這段時間一直處於閉關狀態,所以,朱瞻基與朱瞻壑已經完全確定,朱瞻塙的這首詩但卻是憑借著自身能力所作,沒有經過任何外人的指點。
天賦?
本來朱瞻基與朱瞻壑還有這樣的想法,可下一刻二人腦海中出現了一個更加靠譜的想法。
朱瞻塙能短時間內進步如此之快,靠的並不是天賦,而是老師。
不錯,就是老師!
畢竟若是朱瞻塙有天賦的話,為什麼作了數年的詩,水平一直原地踏步不說,還有倒退的趨勢。
想到這,朱瞻基與朱瞻壑齊齊充滿敬佩的看向陳羽。
他們覺得老師一定用了什麼超級厲害的方法,這才把三弟作詩一行的天賦打通。
若是自己也求老師這方麵的指點,說不定也可以成為下一個作詩天才。
…………
朱瞻塙吟誦完詩之後,雙眸微閉,十分緊張的等待著觀眾的評價。
隻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等了幾十秒的時間,都快有一分鐘了,內堂之內依舊是一片沉默。
朱瞻塙有些遲疑的抬起頭來,瞅了三人一眼,心中有些不自信起來。
什麼情況?
自己的作詩水平到底有沒有提升,給個話啊!
朱瞻塙在府邸之中閉關兩個月左右,在這段時間裡,他除了吃飯睡覺之外的所有時間,全部都用在來看書上。
甚至有的書都被他翻爛了。
昨天,他腦海中突然湧現出來了一個靈感。
要知道靈感往往總是在不經意間流露而出。
抓住了也就抓住了,抓不住,很可就會忘記。
幸運的是,朱瞻塙抓住了。
靈感大爆發下,他奮筆疾書,不到一刻鐘,一首閉關之作就此誕生!
詩有了,那麼接下來就需要借此驗證自己的努力,有沒有效果。
也就是觀眾的評價。
觀眾的評價對朱瞻塙來說很重要。
畢竟他在知曉了自身的斤兩之後,閉關作詩,不就是為了能在出關之日,在兄弟姐妹以及長輩們麵前裝逼……
呃……展示。
之前雖然展示的很成功,可那都是出於對自己的愛護。
也是通過這段學習的時光,他知道了這就是《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的翻版。
所以在這種驅動下,朱瞻塙就愈發迫切的想法做出一手好詩出來。
再次得到讚揚與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