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原吉說完之後,看著陳羽若有所思的開始思考,他決定再加一把火候,繼續說道:
“而且陳兄弟,戶部的主要職責哪怕你沒有在裡麵乾過,應該也能猜個大概,那可是掌管大明經濟命脈的一個部門。”
“無論是朝中大臣的俸祿、還是地方的財政調撥,都離不開戶部,可以說是整個大明最重要的一個部門,若將其定義為六部之首也不為過!”
夏原吉話音剛落,朱高煦率先忍不住開口說道:
“你個鐵算盤,竟想通過這種不入流的方式來拉攏陳兄弟,還踩著其他部門,我真沒想到你是這樣的人。”
“啥時候戶部就成了六部之首?我咋就不知道!”
“這樣,你讓戶部彆給我軍隊調撥銀子,你看看這個主你敢不敢做!”
夏原吉想要將陳羽拉攏到戶部做事,朱高煦同樣也想到將陳羽拉攏到軍隊做事。
於是,朱高煦直接出言懟了起來。
坐在朱高煦一旁的丘福,眼珠子滴溜溜的轉了轉,也出言附和著開始抨擊夏原吉。
他們二人在來的路上早就達成共識,要將陳羽拉攏到軍隊。
畢竟,陳羽無論是在政治上的才識,還是在兵法上的造詣,那都是頂尖。
這樣的人才對於武將陣營來說,若是得到了,無異於獲得了一塊壓箱石。
穩的一批!
由於夏原吉所在的戶部,確確實實管理著全國上上下下的經濟命脈,可謂所有銀兩的批複調度。
可以說的上最重要的一個部門。
六部之中的其餘五部,總的來說,確實要排在戶部後麵。
畢竟,每年結算盈餘的時候,其餘五部對待戶部那可是比對待自家親爹還要客氣。
但朱高煦與丘福二人,還是在一旁一唱一和,說著戶部的種種不是。
朱高煦與丘福一個是朱棣最喜愛的皇子,還有一個是武將中靖難功勳最高的將領,他們二人對著夏原吉一番口誅筆伐,‘打’的夏原吉連連敗退。
朱高煦批判了一番戶部之後,對著陳羽爽朗的說道:
“陳兄弟,憑借我在這麼多年以來的經驗來看,還是兵部適合你,那裡才是大明熱血男人應該去的地方。”
“當然,兵部雖沒有兵權,也無法去往戰場一線,但調兵遣將方麵,還有糧草規劃,軍械部署,都由兵部調度。”
“我大明來年就要對漠北用兵,到了那個時候,可謂是大明男兒開疆拓土立功的大好時機,兵部雖在後方參與調配,可功勞與作用不容小覷。”
“陳兄弟以你在兵法上的造詣與發明上的天賦,你想啊,到時候隻要你來兵部,那麼你所做的貢獻,對於大明前線作戰的將士來說,無異是一大助力與支持!”
“你能夠坐鎮後方,參與這份開疆拓土、守境安民,難道不覺得光榮與熱血嗎?!”
不得不說,朱高煦今日腦子比較靈光。
他在身份沒有表明之前,曾多次向陳羽詢問是否有加入軍隊的想法。
陳羽的回答總是拒絕。
既然如此,朱高煦猜測若他還是一門心思、不懂變通的勸說陳兄弟加入兵部,結果大概率還是被拒。
所以他退而求其次,選擇拉攏陳羽進入兵部。
畢竟,
放眼大明六部,也就兵部與軍隊關係親密。
若是陳羽在兵部待久了,受到裡麵戰爭文化熏陶,很有可能產生出去往軍隊的想法。
但兵部與戶部相比較,在福利等各方麵,肯定不如。
所以朱高煦這家夥乾脆來了一招聲東擊西,用家國情懷的宿命與開疆拓土的熱血進行勸說。
兵部雖不能親赴前線衝鋒陷陣,卻肩負著收集戰場情報、研判前線局勢的重任,通過縝密分析與推演製定策略,為前線部隊的作戰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兵部作為軍事行政中樞,前線的部隊離開了還真玩不轉!
看似一場大規模戰爭隻有前線的部隊在作戰,可後方有的部門,同樣忙的不可開交。
所以朱高煦這樣說,沒什麼問題。
若是一位熱血青年聽見這番話,絕對會心動。
事實也是如此,陳羽聽後認同的點了點頭,開始琢磨起兵部適不適合自己。
若是讓他前往前線,陳羽一定會拒絕。
他這個身板,吃不消!
如今有了一個折中的辦法,他有些心動。
畢竟開疆拓土、建功立業,自古以來都是少年男兒的夙願。
是刻在基因裡麵的東西!
朱高熾瞅了瞅不遠處吵的正激烈的三人,他吃了一把烤串後,將椅子挪的距離陳羽近些,笑吟吟的說道:
“陳兄弟,你彆聽夏原吉方才的那番說辭,六部中的各個部門,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異,都是給陛下辦事,給百姓辦事。”
“你若去了戶部,有利也有弊,而最大的弊端無非就是對於你這種全能型的人才,可謂屈才到了極點!”
“戶部,所有事情無論大小,說到底就是一個錢字,也就是說整日裡都在研究國民經濟這筆糊塗賬。天天算啊、算啊,以你的性格與你這般年輕的年齡,去了估計很快就會受不了。”
“而兵部……”朱高熾頓了頓,繼續笑著說道:
“陳兄弟,開拓疆域、守護國境、安定百姓,不僅是兵部、將士的責任,同樣也是每個為官者肩頭的責任。朝中的各級官員,隻要在自己任上儘心履職、把分內事辦妥帖了,無疑都是在為這份大業添磚加瓦,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其實啊……要我說,你真正適合的去處,應該是我這太子府來當個屬官。首先我明確一點,才識上我不如你,可在治國的各方麵經驗上,卻自負有些功底。你跟在我身邊,我可以將所有經驗都傳授給你,而且這個工作任務也不會枯燥,畢竟需要解決朝中各個部門的工作。”
“因此,我認為你先暫時跟著我曆練一番,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與感受一下各部門的工作,進而了解到各個部門之間是如何運作。”
“然後,等到你什麼時候有了向往部門,你隻要提出來,我當即做主,將你安排進去,如何?”
不得不說,朱高熾不僅長的圓滑,說起話來也如此圓滑。
太子府的屬官,若論起在朝廷六部麵前的優勢,其實並無多少可言。
畢竟追根究底,他們在類彆上屬於太子府的門客,核心職責便是輔佐朱高熾剖析各類政務。
但恰恰是這種職能,讓朱高熾身邊的人得以積累大量實打實的政治實踐經驗,而且涉及的政務知識全麵且多樣。
這就好比在一處地方,便能接觸到其餘六個部門的工作內容,也就是說,一份差事能換來六份不同崗位的經驗。
這一優勢,是朝廷六部都無法比擬的。
千萬彆小看了這點。
永樂年間之後的內閣成員,比如朝中赫赫有名的“三楊”,都是從協助太子朱高熾開始,一步步曆練成長起來的。
而且朱高熾知道短時間內說服陳羽難度有些大,所以他在勸說方麵耍了一個心眼。
你先來我這邊,工作期間將各個部門的工作任務都熟悉一番,事後若發現有中意的部門了,隨時可以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