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小朱,看來你已經想明白了。”
“漢王手中的衛所兵馬,包括所謂在京師招募的私軍,其實都是永樂帝賜予。”
“也就是說漢王如今手中的拳,說到底幾乎全部來源於天子之拳。”
“用天子之拳打天子,很明顯不可能實現;”
“小朱,你現在還認為太子所處的位置很危險,在大明會發生唐朝時期的玄武門奪權事變?”
陳羽定睛看著朱瞻基,鄭重的問道。
最後一句話的問題,可謂直戳朱瞻基內心深處的一根刺。
畢竟唐朝的玄武門繼承製,哪怕放在幾百年後的大明,也是一件幾乎人儘皆知的事情。
而永樂帝在一眾兒子輩當中,最寵愛二皇子漢王不說,漢王本人朱高煦也是成天以李世民自詡。
這樣的一副場景,怎能不讓朱瞻基擔憂、焦慮、內耗。
但現在,
朱瞻基想明白了其中權力的分配之後,整個人感覺前所未有的輕鬆。
李世民的拳力來自自身,而二叔的拳力來自天子。
因此,隻要皇爺爺在世一天,二叔便絕對沒有造次的可能。
按照皇爺爺的年齡來看,再加上又身強體壯,怎麼著也還有二三十年。
也就是說,在這期間,有皇爺爺在上麵壓著二叔,二叔無論如何,也掀不起多大的浪花出來。
畢竟,皇爺爺不是李淵;二叔雖然整日以唐太宗自詡,但終究不是李世民!
……
之所以曆史上永樂一朝,沒有發生玄武門之變的原因,就是朱高煦看似擁有極大的拳,可實際上近乎於無。
李世民發動軍事政變的前提,是因李世民並非為普通的皇子,而是唐朝的開國核心功臣,是權力根基與皇權深度綁定的共創者。
在隋末亂世中,他親自率軍平定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勢力,麾下聚集了尉遲恭、房玄齡、長孫無忌等一批“從龍功臣”。
這些人不僅是他的親信,更是大唐政權的核心構建者。
他的權力並非單純依賴李淵的“賜予”,而是通過戰功、人脈和實際掌控的軍隊,如秦王府私兵,形成了獨立於皇權的勢力體係。
玄武門之變前,他已擔任尚書令、天策上將,掌握朝政實權和部分兵權,與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本質是“兩大權力集團的博弈”;
而朱高煦的權力根基,是依賴皇權賞賜的“依附者”。
朱高煦雖在靖難之役中立有戰功,但其權力完全依附於父親朱棣的皇權。
他的護衛隊、藩王身份均由朱棣授予,所謂“私募三千軍士”也始終處於朱棣的監視之下。
他既沒有李世民那樣“共創王朝”的功勳,也沒有形成獨立於皇權的勢力網絡,軍中將領雖然支持漢王奪嫡,但本質上卻是朱棣舊部。
陳羽伸了一個懶腰,站起身來對著朱瞻基說道:
“行了,小朱,今日有關屠龍術的課程‘權’,先到這裡。”
“眼下也到了飯點,為師給你露一手,讓你填填肚子。”
“你可以先待在這鞏固一下方才課上的知識,書房裡麵紙筆都有,做下筆記,寫番課後感悟都行。”
“待會吃飯的時候,為師再來叫你。”
朱瞻基聽後不自覺的吞咽了一口唾沫,然後搓了搓手,嘿嘿笑了笑說道:
“有勞老師了,弟子就在這做筆記吧。”
說完,陳羽離開書房。
朱瞻基在書房中翻找出紙筆,隨後坐在座位上開始了書寫。
屠龍術第一課:
權!
權的本質是拳;
權從拳中來;
誰擁有的拳最大,誰便擁有天子之權!
寫完之後,朱瞻基想了想,又繼續寫道:
軍隊才是一個君王的立足根本!
現在朱瞻基算是明白為什麼大多數時候,皇爺爺可以在朝中力排眾議的發布命令,如下西洋、建運河、編永樂大典等等。
原來在百萬之拳的加持下,使得皇爺爺擁有的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無視其他的話語。
看來,刀劍裡麵出來的權,份量就是重!
……
不多時,
陳羽就搞出來了四菜一湯一罐,擺放在桌麵上,招呼著朱瞻基在小院內落座吃飯。
瓦罐裡麵是梅菜扣肉,揭開蓋子的瞬間,醇厚的香氣便霸道地占據了整個屋子。
五花肉片切得肥瘦相間,在梅菜的鋪墊下整齊碼放,像一片片疊起的玉帛,油潤的光澤從肉片間滲出,與深褐色的梅菜交相輝映,梅菜吸飽了肉汁;
旁邊那道琥珀琉璃肉也毫不遜色,五花肉切得四四方方,經冰糖熬出的糖色裹得勻勻實實,油亮得能照見簷角飛翹;
青瓷碗裡的翡翠蝦羹,剝得淨白的蝦仁臥在碧綠的薺菜糊裡,撒上幾粒殷紅的枸杞,像初春剛化的溪水裡浮著的落英;
素碟是糟三樣,嫩藕、毛豆、茭白用陳年酒糟醃得恰到好處,淺黃、翠綠、玉白三色交錯,碟邊還斜插著片鮮紅的櫻桃蘿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後那碗雞菌豆腐湯最見功夫,豆腐切得細如發絲,卻根根分明不碎,雞油菌熬出的湯色清亮,浮著層薄薄的金圈,撒上蔥花時,香氣陡然濃了三分;
朱瞻基的筷子先伸向梅菜扣肉,夾起一片送入口中,肉片軟糯得入口即化,梅菜的鹹香與肉的肥美完美融合,在舌尖縈繞不絕。
很快,師徒倆便不亦樂乎的吃了起來。
在吃的過程中,陳羽還是與之前一樣,侃侃而談。
隻不過這次的侃侃而談,與以往的那種沒有目的漫天吹牛不同。
話題上有了注重點。
都在朝堂之上,在為君之道上,在後世的思想啟蒙上。
陳羽之前以為朱瞻基隻是一位稍微富庶點的商賈之孫,那當然是怎麼牛逼,怎麼吹。
一是為了裝逼,二是為了開闊朱瞻基的眼界,方便對方今後能夠更好的接手家族生意;
現在知曉了朱瞻基的真實身份,是多年以後,權勢會在大明達到頂峰的皇太孫。
那肯定要時不時的向朱瞻基灌輸後世的先進思想,與提高其自身的政治素養。
畢竟,如今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正在發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場變局關乎國力,但更關乎思想;
有一句話說得好,隻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因此,隻要工業革命的思想烙印在小朱的腦海當中,方向有了,到達終點還會遠嗎?
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