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
李至剛也有一點讓陳羽有些受不了,太特麼能說了,比自己還口若懸河。
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話癆。
但結交朋友時,話癆怎麼著也比冷場要好吧?
因此,
陳羽正式入仕之後,麵對李至剛的熱情,也不再推辭,反而點了點頭,笑著說道:
“那我這個從八品小官,今後可就要托大,稱呼你為李老哥了。”
李至剛見陳羽同意,心情暢快的拍了拍陳羽的肩膀,笑道:
“好啊!陳老弟,你恩科答卷上麵的字跡寫的大氣磅礴,我就猜到你本人也是一個放蕩不羈的性格。”
“果然,我沒有看錯人,你跟我一樣,做事不扭捏。”
“也隻有如此直率的性格,才能寫出那種狂放的字跡,才能擁有那驚世的才學!”
李至剛與陳羽是第二次見麵,他重新上上下下打量著穿著官服的陳羽。
一表人才,風流倜儻!
不錯!
有自己當初年輕時候的意氣風發。
李至剛越看越喜歡,越看越欣賞。
自家孫女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結果京師之中,一個能入的了李至剛眼的都沒有。
隨著李至剛的孫女年齡越來越大,他心中也是越來越著急。
都特麼十六了!
光著急可不行,李至剛絕對不可能草草讓自家孫女,隨便找一個京師權貴將就。
自家乖孫女的如意郎君,必然要先過自己的眼。
陳羽這樣的青年才俊,再適合不過!
其實,
李至剛對於陳羽的好印象,並不是從朱棣毫不吝嗇的誇讚陳羽答卷開始。
而是從李至剛在接手陳羽答卷的時候,被陳羽寫下的字跡給震驚住了。
那字跡風骨峭峻,筆勢流暢如行雲流水。
起筆時如驚鴻照影,收鋒處似遊龍潛淵,細看之下,竟有幾分王羲之書法的神韻。
要知書法大家王羲之的字,向來以“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聞名,其筆下的《蘭亭集序》更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筆畫間藏著魏晉風骨,墨色裡透著自然靈氣,千百年來為世人推崇。
而陳羽的字,雖不及王羲之那般臻於化境,卻也透著一股難得的靈氣與功底,筆力沉穩處見力道,婉轉處顯柔情。
讓人一眼望去,便仿佛能透過筆墨,窺見書寫者的性情與氣度。
有一句話說得好,見字如麵!
字寫的這樣好,人也差不到哪去。
對於喜好練字的李至剛來說,陳羽這個人,成功在他心中留下了一個非常好的印象。
本來李至剛以為能寫出這樣一手好字的人,年齡不說四十,最起碼也要到三十多。
結果呢?
李至剛得知陳羽隻有二十出頭時,經過短暫的驚詫,再加上第一印象的加持,對陳羽更加欣賞了。
慢慢的,
後麵李至剛又發現了陳羽的文章策論,那看起來簡直如同品味香醇的美酒,太妙了~~~
因此李至剛在還沒有見到陳羽本尊麵的時候,就已在重重bug的加持下,有了一個極為良好的印象。
最終才使得李至剛在與陳羽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見麵時,出現了李至剛非常話癆的一麵。
在人際交往裡,初次留下的印象往往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