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對碰喝下了以茶代酒的茶水之後,
李至剛頓了頓,對著陳羽說道:
“對了,陳老弟你剛剛說的解決問題辦法,我現在就抓緊去書房,起草一份奏疏,將其整理在上麵。”
“等我寫完了之後,正好趁著下午的功夫,送往陛下的禦書房,麵聖。”
“不出意外的話,今日陛下就會見到這份針對大明人才儲備的計劃。最多兩三天,這個議題就會拿到朝中商議。”
說到這,
李至剛站起身來,走到陳羽跟前,欣慰的拍了拍陳羽的肩膀,鄭重的說道:
“陳老弟,你放心,這個問題由你解決,策略也由你全盤提出,因此你的名字一定會出現在奏疏之上!”
“若陛下看見這份奏疏,選擇采納再次建設一個學府。那麼在功勞方麵,我是絕對不會冒占,你的功勞該有多少,就有多少,而且我保證隻多不少!”
話落,
陳羽對於李至剛口中所說,要將自己的名字一同寫上奏疏上麵的提議,並沒有選擇拒絕。
而是拱了拱手,欣然接受。
他現在雖然是一個從八品官階,放在外麵,那是多少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位置。
但放在京師這個地界,在皇宮當中,一板磚下去,不知道能砸倒多少個從八品官階的官員。
因此,從八品官階,真的不夠看。
若是想要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官階,從而擁有真正接觸到朝中核心處理問題的話語權。
那麼政績方麵,就顯得不可或缺。
畢竟,
若身上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哪怕憑借著自己跟朱棣之間的關係,也很難通過這層渠道,將自己一下子拉到什麼高位。
這種做法就是拔苗助長。
對陳羽的長遠發展來說,是一件極為不利的事情;對朱棣來說,也是一件操作難度極大的事情。
除了會引起天下震動之外,還會在不知不覺當中,幾乎將朝中的所有勢力,都放在了陳羽的對立麵。
這是陳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陳羽想要成為大明永樂時期的內閣首輔,擁有極大的權力,然後再用這樣一層權力去改造大明,讓大明實現工業革命。
這一方麵,不是僅僅依靠皇權就可以完成。
還需要大明各個階級的配合、運轉。
需要從朝中的各個部門,到地方的各個部門,將政策貫徹到底、落實到位。
因此,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陳羽沒必要為了走捷徑,從而瘋狂樹敵。
這是一件極為不明智的選擇。
畢竟捷徑這條道路上,在縮短道路的同時,也充滿了荊棘。
陳羽是一個理智、有耐心的人。
他定然會選擇穩健的一條晉升之路,穩紮穩打的走到對岸。
當然這裡說的穩紮穩打,不是說趕路的過程中,就需要步履蹣跚。
而是走的每一步,都需要有動力。
總的來說,
就是陳羽現在最需要的趕路動力,當屬政績。
還是那種能夠影響朝廷上上下下,影響天下各個階層的動力、政績。
而今天,陳羽算是完成了入仕以來,第一場有份量、有影響力的功績。
這樣一份功績,由朝中的正二品大員禮部尚書親自上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