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會皇宮門等待的這段時間裡,周遭本來就沒有什麼人,原本的小團體也是在小聲交談。
可突然陳羽那一堆,發出了陣陣大笑。
頓時將所有人都目光吸引過去。
這般矚目下,李誌剛與宋禮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該怎麼笑就怎麼笑,絲毫沒有受到旁人的影響。
這就是兩位正二品官員的底氣。
我知道自己笑聲大,但你們要注意小聲說話。
等到李誌剛與宋禮笑聲停下來之後,李誌剛拍了拍陳羽的肩膀,認同的說道:
“陳兄弟,你這話說的深刻!”
“當官的同時,還能兼顧其自身興趣愛好!不過這些話,你平日裡在私下裡說說即可。見到陛下,可一定是當官大於興趣愛好,否則你今後就隻能在京師擺地攤了!”
話落,三人又是一陣哄笑。
頓時他們三人的聊天環境,充滿了歡樂、輕鬆。
李誌剛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麼,止住笑意,對著陳羽說道:
“陳兄弟,不瞞你說,之前在私下裡,我經常與宋禮交流書法,而你小小年紀就能在書法上有著如此造詣,要我看,要不然我們成立一個書法會,類似於朝中那些年輕人組織的詩會一般。”
“人家詩會品詩、做詩,我們書法會也可以賞字、交流書法,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於我們這種喜愛書法之人的樂趣。”
宋禮聽後眼睛一亮,一拍巴掌,讚同道:
“這個主意好!”
“到時候,我們可以再加些參加詩會年輕人的元素,比如在教坊司當中,一遍欣賞樂曲熏陶的同時,一遍也可以作詩一首,並用書法將其寫下來。”
“如此一來,無論在逼格、還是氣勢,都要壓那詩會一頭。”
“若是發展順利,說不定說能開創出來一個長久,甚至延續百年的活動!”
其實書法會早就有了先例,隻不過隻停留在民間,而不是官方。
古代文人對書法的熱愛與推崇不亞於詩歌,在此基礎上自然衍生出多種形式的書法會。
這類活動不僅是書法創作與交流的平台,更承載著文人雅集、文化傳承的功能。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便是直接推動書法史發展的蘭亭雅集,此舉堪稱書法會的標杆。
東晉時期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位文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行雅集。
眾人沿曲水而坐,曲水流觴,將酒杯放入溪流,酒杯停在誰麵前,誰便飲酒、賦詩,最後將詩作結集為《蘭亭集》。
最後再由王羲之展示書法,以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技法,誕生了天下第一行書。
陳羽聽後也感覺這個書法會可行。
既能在教坊司欣賞勾欄聽取的藝術,又能通過自身才華,展示自己的文人風骨,最後再由書法留痕。
“小弟支持兩位老哥,這個組織若成立,那小弟定然第一個報名參加!”
陳羽想要參加的原因很簡單,他可不相信幾個大佬一起私下裡聚聚,話題隻停留在書法探討上。
就比如這次的功績,就是跟著李誌剛一起,私下裡相聚延伸出來。
而又多了一個級彆上,不亞於禮部尚書的大佬。
恐怕今後獲取功勞的機會,將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