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看久了之後,會發現非常順眼。
在場的文官,有了最開始的恩科答卷濾鏡之後,在看向陳羽英俊的外貌,心中湧現出了許多好感。
當然在場還有一大部分勳貴。
他們站在大殿內,大部分時間是來湊人數的,就像今日這樣。
但無一例外,都認為陳羽這年輕人不錯。
外貌英俊,又得到了陛下青睞,定然是一個潛力股。
他們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聯姻。
從而提升勢力。
像陳羽這種潛力股,等回到家中,看看有沒有什麼適合的女子,可以考慮撮合一二。
有著大才的人,到哪裡都吃香。
更何況是有著大才,還年輕英俊的人。
不僅吃香,還會經常被月老光顧。
陳羽躬身行禮後,對著站在官員前列的李誌剛、宋禮、夏原吉微微點了點頭,表示打招呼。
夏原吉在接受到陳羽的招呼後,當即挑了挑眉,衝著陳羽使眼色。
好像是在說:
陳兄弟,你看我今日的表現如何?
是不是很夠意思?!
我的意思已經傳遞,希望以後我能看見你的意思!
朱棣看著夏原吉挑眉,心中一陣汗顏,將目光移向陳羽開口道:
“陳羽,朕很好奇,這些足以影響大明國運的奏疏,是你與禮部尚書李誌剛,一同商議得出?”
朱棣當然知道這些奏疏的前因後果,隻不過在這大殿之上,流程少不了。
有的地方,要慢慢的、一點一點的透露出來,才能讓在場的官員,感受到陳兄弟的牛逼之處。
朱棣引出話題之後,陳羽微微拱手,十分謙虛的說道:
“回稟陛下,臣隻是剛剛入仕不久的新人,若說這份奏疏的完成,還是李尚書出力多些。”
“臣在其中,充其量就略微提出了一點思路罷了。而後李尚書根據思路,完善之後,才有了這份奏疏!”
陳羽這番謙虛的說辭,不是性格使然,而是在這種大場麵當中,必須謙虛。
否則,若說這份奏疏都是我的功勞,沒有我這樣的計策根本不可能問世。
那樣的話,哪怕你再有才能,也會討人厭惡。
這裡是職場,更是官場,而不是學校。
在這種場合,哪怕身為領導,有時候也需要擺出一副謙虛的樣子。
皇帝也是如此!
畢竟若是不謙虛,定然會有一個好大喜功的帽子,扣過來!
這是華夏千年以來,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所誕生的深入人心的模式。
十個陳羽,也改變不了。
陳羽在一番謙虛的說辭後,在場的官員,尤其是文官都暗自點頭。
心中對於陳羽的好感又多了幾分。
這種謙辭朱棣自然門清,他笑著擺了擺手說道:
“陳羽,你過謙了!昨日朕召見李誌剛的時候,他可什麼都給朕說了。”
“這份奏疏,若沒有你在一旁提供思路,那他是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所以朕不管你如何自謙,你為朝廷解決重大問題的這份功勞,當位列首功!”
陳羽聞言,並沒有自謙的出言反駁。
自謙這種東西,有一個限製。
說白了,意思意思就行了。
若是自謙過度,反而會有一種做作的嫌疑。
不討喜!
陳羽行了一禮,表示謝過陛下的誇讚。
朱棣說完從一旁的王忠手中,拿過那些奏疏,有模有樣的從頭到尾快速的瀏覽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