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百家爭鳴的五年計劃_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 > 第537章 百家爭鳴的五年計劃

第537章 百家爭鳴的五年計劃(1 / 2)

陳羽語氣平靜道:

“百家雖然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當中,但是百家的知識並沒有隨之消失。”

“就拿諸子百家中的農家來說,如今的戶部,就擁有農家的相關書籍。”

陳羽說著,從身前桌子的抽屜中,抽出來了幾本書,繼續道:

“這個是我當時為了培育土豆,從而找購買的農書,後麵表明身份之後,又找老夏在戶部借了幾本手抄本。”

“農家的理念、思想沒有了,但是知識還在。我就是依靠著這個知識,開始了土豆培育工作。”

“而這其實是相對的,當農家有了知識之後,再給他們一個平台發展,隨著時間的流逝,學習農家的讀書人定然會越來越多,那麼到時候多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農家的新理念、新思想。”

“當然這個新生成的理念和思想,和千年之前百家時期的肯定有所差彆,但這其實不是很重要,畢竟,這個時代生成的,定然是貼合這個時代的農家理念、思想。”

“時代在發展,各個領域都應該思變!”

“到時候,農家有了思想、理念,那麼再借助平台傳播,假以時日,能夠在天下占據一席之地的農家,就又會活躍到曆史上舞台上。”

“因此,農家並沒有消亡,隻是以另外一種方式蟄伏起來了而已,其餘百家皆是如此!”

這一番話入耳,朱棣與夏原吉皆是一怔,臉上的神色瞬間凝固。

方才還沉浸在重興百家難如登天的愁緒裡,此刻卻像是被突如其來的驚雷震住,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片刻後,朱棣率先回過神,眼神裡還帶著幾分未散的怔忡,他伸手從桌案上隨意拿起幾本泛黃的農書。

指尖觸到粗糙的紙頁時,動作還有些僵硬,可當他翻開書頁,目光落在那些記載著農耕技藝、節氣規律、作物培育的文字上時,原本凝滯的眼神驟然亮了起來,指尖翻動紙頁的速度也漸漸快了些,連呼吸都不自覺地急促了幾分。

書頁間,小到農具的改良方法,大到因地製宜的耕作體係,字字句句都是農家學說的精髓。

這不是零散的隻言片語,而是有理論、有實踐、能落地的完整知識!

朱棣越看心越熱,胸中的沉悶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難以抑製的激動。

有了這些農書作為根基,農家便不再是無源之水,隻要召集農人、士子研習整理,再輔以推廣實踐,農家學說定能重新煥發生機,真正重興於世!

一念及此,朱棣猛地合上書,眼中閃過一絲精光,一個更大膽的念頭在他心中成形。

農家能靠著典籍振興,那其他百家為何不能照葫蘆畫瓢?

隻要派人四處尋訪散落民間的有關百家的知識。

或許是墨家的工匠技藝錄,或許是法家的治世策論,或許是道家的養生修心之書,將這些典籍搜集整理、校勘完善,再為每一家學派搭建傳承的脈絡,吸引士子研習,百家之說何愁不能複興?

等到百家真正興盛起來,天下的讀書人便不會再隻盯著儒家的四書五經。

他們會循著不同的學說方向求索,有人願學農家深耕田野,有人願學法家匡扶吏治,有人願學墨家巧思造物……

如此一來,原本被儒家獨占的讀書人資源,自然會被百家分走。

就像一塊完整的大餅被切成數份,儒家再難壟斷。

而讀書人被瓜分,儒家賴以維係的輿論話語權,也必然逃不開同樣的命運。

從前,天下輿論儘在儒家士子口中,他們以儒家理念評判是非、議論朝政,皇權時常受其掣肘;

可當百家子弟也能憑借學識發聲,各家學說各抒己見,儒家的聲音便會被稀釋,再也無法一家獨大。

到那時,皇權便能從容調配各家輿論,將被儒家占據千年的話語權重新奪回來,這樁壓在他心頭許久的大事,便真的能成了!

一旁的夏原吉見朱棣神色大變,從最初的怔忡到後來的激動,再到此刻眼中的篤定,也漸漸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原本緊鎖的眉頭緩緩舒展,心中也泛起一陣波瀾。

或許,重興百家的希望,真的就在這些日常生活當中的知識裡。

陳羽吃飽喝足之後,有些困了,坐在座位上打了一個哈欠。

自上一次和海外商人進行過交易後,他獲得了許多大明沒有的作物種子。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就是番薯,而他要做的自然就是將這些作物種子進行培育。

其實這些任務,不用他本人親自完成。

交給朝廷的戶部由專人培育更好,但誰讓當時並不知曉夏原吉的真實身份就是朝廷的戶部尚書。

否則,這種累人的差事,依照他的性格,絕對不會去做。

不是說怕麻煩。

畢竟這個時代的娛樂方式,實在是過於匱乏。

每天抽出一些時間,澆澆花、養養作物,也是一個不錯的體驗。

唯一的難點就是他沒有培育農作物方麵的知識儲備。

他前世是曆史係高材生,而不是什麼農業係高材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且有關土豆的重要程度,若是隨便請一些耕種高手過來,他也不放心。

權衡一番之後,決定親自出手。

他怎麼說也是前世的曆史係高材生,除了懶一點,學習能力方麵,還是非常頂尖。

在這種情況下,他在京師購買了有關農書方麵的相關書籍。

最終,在幾個月的學習和實操下,陳羽在農業方麵的知識,可謂突飛猛進。

陳羽認為能夠短時間內取得如此成就,應該是血脈裡麵的種花家種田基因,被激活了。

種植的東西不少,像是石榴等,都得到了開花結果。

可是土豆這種需要根據實物培育種子,從而能夠批量生產的作物,需要大量的實驗,然後才能最終獲得適合大明的土豆。

好巧不巧,那段時間,陳羽麵臨恩科考試。

所以對於土豆的培育,自然就有些懈怠。

而考試結束之後,冬天的時間又到來了,土豆方麵的事情,就這樣耽擱了。

但距離培育出來能夠適配大明的土豆,已經不遠了。

到那時,陳羽自信,自己會像老夏說的那樣,成為大明永樂時期的當世聖人!

當然,在恩科期間,陳羽備考壓力大,在京師到處溜達時,也去過田間地頭。

跟閒暇時間的農人相互交談著農業方麵的相關經驗。

那些在田埂間勞作半生的農人,或許從未翻閱過一本係統性的農書,卻將一輩子的耕種心得都沉澱在了雙手的老繭與對時節的敏銳感知裡。

陳羽每當與他們攀談,聽他們講如何看雲識天氣、如何根據土壤肥瘦選種、如何應對病蟲害,總能從這些樸素的話語裡汲取到新的知識,受益匪淺。

也正因如此,陳羽心中漸漸有了一個清晰的認知。

當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浪潮,或許讓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逐漸淡出了主流視野,不再被奉為治國理政的圭臬。

但這並不意味著百家就此消亡。

相反,它們分散在各行各業的實用知識,早已像種子般紮根在世間。


最新小说: 惡魔不會談戀愛 雪花融化的那一刻 這次我要做執刀人 關山第一俠遼東英雄傳 躺平女配被係統坑成頂流 下放海島魚肉糧,科研大佬纏生多胎忙 重生後才發現我有青梅 渣夫護寡嫂?重生大小姐改嫁隨軍 從武林門派到長生仙門 炙熱的血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