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一次參加比賽的人數,高達五千人之多!
一百比一的上榜難度,不可謂不大!
李誌剛拿著比賽統計出來的封條,掀開糊名,開始了當場宣讀排名。
之所以不是張貼排名,一是因為人數沒有會試、殿試的人數多,再一個就是若是有人對排名提出異議,可以當場進行辯論。
“第五十名……”
“……”
“第二十六名,李言!”
李誌剛宣讀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嘴角含笑。
原因很簡單,這個人是他的同族,且還是他比較看重的一個年輕人。
而李言能夠在這樣的比賽環境下脫穎而出,足以證明確實有兩把刷子,今後可以稍加提點一下。
李誌剛擁有這樣的想法不為彆的。
在古代,能夠讀的起書的人本就是少數中的少數,而能夠在這種情況下,將字寫的名列前茅的人,讀書人本領自然不少。
這二者一般是相輔相成。
李誌剛宣布完一個名字,都會有對應的官吏,選出參賽者最好的一個作品,張貼在一旁的告示欄,供眾人觀看!
這個做法,直接堵住了眾人的嘴。
畢竟,實物就在這裡,若是你不服,直接說出來。
看著一個個驚為天人的書法,眾人紛紛點頭稱讚。
李誌剛一連宣讀完了二十多個名字,就連大學學子當中,都有好幾個上榜,最好的成績獲得了第八名,可是自己的名字卻還沒有念到。
這個時候,他有些緊張,也同樣有些慌張。
若念完成績之後,第一不是自己,反而自己連前五十都沒有進,那可就尷尬了!
緊張啊!
“……”
“第五名,宋禮!”
站在台下官員隊伍的工部尚書宋禮,聽見念到自己的名字,懸著的心終於是放到了肚子裡。
沒辦法,這種場合,自己這個級彆的前來參賽。
評判過程中沒有任何操縱空間,能夠取得什麼樣的好名次,全看實力。
平日在朝中吹噓自己的書法造詣有多麼厲害,若是到了實戰當中,連一個前三十都沒有進去,那可是丟臉丟到姥姥家了。
“宋大人,恭喜,恭喜啊!”
一時間,宋禮周遭圍繞的官員,紛紛拱手,一臉笑意的對宋禮投入祝賀。
宋禮微微頷首,表示回應。
“……”
“第二名,李誌剛!”
當李誌剛宣讀出自己的名字時,猛然間鬆了一口氣。
好家夥,怎麼說也得到了一個第二的排名,雖然沒能拿下魁首,但是這個麵子是保住了。
當李誌剛的名字出來之後,台下在仕途當中的官員朋友,非常捧場的歡呼著。
這個時候,名字好像隻有一個人還沒有被念出來。
這個人是誰?
眾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不用想都知道,是這一次書法比賽的發起者,大明永樂詩仙,陳羽,陳大人!
可是到了這個時候,眾人心中有些沒底。
畢竟陳羽這樣年輕……
“如今還剩下最後一個排名,也就是萬眾期待的第一名,說實話,這個第一名能夠取得如此碾壓的票數,我也非常的好奇,那麼這個第一名到底是誰……”
台下的眾人全神貫注的聽著第一名倒地花落誰家,可是哪成想,這個時候李誌剛這個家夥,開啟了話嘮模式。
你丫的話嘮就話嘮吧,結果說了半天還說不到重點上。
台下觀眾心中這個急啊……
“第一名,陳羽!”
當第一名,陳羽的宣布從李誌剛口中擲地而出時,台下瞬間陷入短暫的寂靜,隨即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名官吏早已捧著一卷宣紙等候在側,此刻聽得結果,當即神情肅穆地走上前。
一左一右,豎著考卷,動作輕柔、穩當。
兩人並肩站定在演講台邊緣,先是朝著台下眾人微微頷首,而後緩緩展開宣紙。
隨著紙卷舒展,陳羽的字跡在宣紙上流淌開來。
兩人隨即邁開步子,沿著演講台的邊沿緩緩巡遊。
陽光透過雲層灑在宣紙上,墨色暈染的痕跡清晰可見,台下眾人或踮腳遠眺,或湊到前排爭相觀望。
看陳羽這字,是深研王羲之真跡的大成之作。
起筆如驚鴻掠水,收筆似流雲歸岫。
每一筆橫畫都帶著溫潤舒展,撇捺間又藏著靈動飄逸。
細觀‘之’字,數十個寫法竟無一處雷同,有的如清風拂柳,筆畫輕細卻筋骨暗藏;有的似磐石臥江,墨色厚重卻不顯凝滯,完全承襲了王羲之“重若崩雲,輕如蟬翼”的筆法精髓。
更難得的是,這字並非單純的臨摹複刻。
在王羲之的典雅風骨之上,又多了幾分陳羽獨有的灑脫氣度。
豎畫如勁鬆拔節,帶著幾分入仕為官的剛正;轉折處圓潤流暢,又藏著幾分待人接物的謙和。
墨色濃淡相宜,濃處如漆,儘顯力道;淡處如煙,意蘊悠長,仿佛將王羲之的千年墨韻與當下的時代風骨融於一紙。
看得懂書法的學子忍不住撫掌驚歎,連不懂筆墨的百姓也看得出這字的不凡,隻覺目光落在紙上,便移不開眼,隻歎一句:這字比畫兒還好看!
待巡遊一周,兩名官吏才捧著宣紙走到右側的告示欄前。
片刻後,這卷讓眾人翹首以盼的書法作品,穩穩當當貼在了告示欄最顯眼的位置,引得周遭一片好字讚歎。
“姑娘,看我說的不錯吧,陳大人參賽,就一定會是魁首!”
那名帶著幾分溫婉韻味的少婦,轉頭看向身旁仍在盯著陳羽墨寶出神的姑娘,嘴角噙著一抹了然的笑意。
姑娘這才收回目光,用力點頭,眼裡滿是亮晶晶的崇拜,語氣帶著幾分雀躍:
“嗯!陳大人也太厲害了!不單是才學出眾,連書法都這般絕妙,簡直挑不出半分瑕疵!”
喜歡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請大家收藏:()大明:我的絕世才學震驚朱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