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磊和楊清河已經確定要住在知青點了,所以晚上下工後,張學文來問問他們要不要一起搭夥吃飯的時候,他們自然的就同意了。
隻有肖青予還在猶豫。
“張知青,我可能就在這兒住半個月,一起搭夥的話,到時候還要拆夥,搭檔也得變動,會不會很麻煩你們?”
私心裡,肖青予是不想要搭夥的,但是單獨吃,似乎又不現實。
再有兩天,她就也要下地乾活了,中午休息的時間就那麼多,等老知青做完飯,她再做飯,時間太長了。
而且,柴火,水,油鹽醬醋方麵,她如果用了,老知青們也會覺得吃虧。雖然她空間裡有,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放在廚房的,難免有小心眼的會懷疑她偷偷用了。
“那糧食就先不往一起放。你中午吃多少,早上就拿出來多少。我們做飯的時候順便給你帶出來。”張學文說這話的時候,也有些猶豫。如果單單在他看來,這些都不算事兒,但是難保其他人會有意見,他也是挺為難的。
肖青予沒有馬上答應,而是思索了一瞬,才說。
“張知青,我知道你是好意,但是這樣不妥,我不能白白占了大家的便宜。畢竟菜都是你們種的,柴火是你們上山撿的。我哪能心安理得的享用這些。不如這樣吧,知青點裡的活就彆安排我了,但是相應的,我格外一天多出兩毛錢,算是給當天乾活的人的補償,你看行麼?”
“這……”
張學文有些心動。
的確像肖青予所說,一頓兩頓還好,十多天,肖青予都要在這吃飯,他雖然不計較,但難保女知青也不計較。
肖青予願意出錢,目前來看是最好的選擇了,這樣大家不但不會有意見,還會很開心的讓她多在這吃幾頓。
在鄉下待的久了,很多開始家裡還寄錢票的知青,後來都沒了動靜。他們掙的工分能夠吃飯就已經很好了,哪裡會有多餘的可以換錢。
這冷不丁的多一項收入,相信大家不會拒絕的。反正活還是那麼多,加一個人的飯,不難。
“那我去跟其他知青商量一下。”
雖然張學文覺得大家都會同意,但他還是決定回去再問一下大家。
也正是他這種處事公平的風格,才能乾了這麼多年的知青隊長,都沒有出過事。
當然,這批知青除外。
“好的。”
肖青予自然點頭。
當其他人聽說這件事情之後,都欣然同意。
於是,肖青予的吃飯和住宿問題,算是初步解決了。
第二天早上,七個人在村裡人的指路下,按照約定提前來到了曬穀場等候。
大隊長一到,幾人出發去看宅基地。到了才發現,這不就是挨著張延清的房子往旁邊蓋麼~
雖然這片地在山腳下,但視野開闊,地麵平整。省去了很多收拾地塊的時間。
考慮到女同誌住在中間安全一些,所以他們的順序依次是:張延清、徐妍、楊婉寧、肖青予、張平之、王玉明。
當然,徐妍的房子可是主動要求跟張延清做鄰居的。
畫好了宅基地,他們一人交給大隊長80塊錢,用作建房的費用,等結束之後多退少補。
“那個大隊長,我還想問一下,現在還有沒有村民的家中,有乾的木耳蘑菇之類的山貨,我想換一些。”
“劉寡婦家裡應該有,她兒子這兩天病了,她正好沒上工,你們去她家問問看。哎!說到劉寡婦,她一個人帶孩子也不容易,秋收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泡在山上,就為了多弄些稀罕玩意兒,留著跟知青們交換,好讓兒子能吃些他們買不到的,有營養的東西,補補身體,你如果要想跟她交換,最好是拿吃食。”
大隊長雖然是個喜歡和稀泥的,但是對村裡的鄉親們不錯,每家每戶的情況他都了解,平時村民們有困難了,他也願意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