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的牛車,出發時間是固定的,肖青予前一天當著所有知青的麵,就跟劉寡婦打聽好了發車時間。為就是讓他們自己也聽聽,免得自己要一個個的通知。
這天一早,老知青起床的時候,她就跟著一起起來了。
“劉知青,今天我要進城寄信,中午不回來吃飯了,但晚上會回來。”
今天輪到劉淑英做飯了,肖青予覺得,自己如果不回來吃飯,是應該告訴做飯人一聲的。
“好。”劉淑英應了一聲,就去廚房了。
其實在來知青點之前,她做足了心理準備,穿書前,她也是個網文愛好者,年代文更是沒少看,裡麵的極品和沒品簡直多到離譜。
她深信自己一定會跟老知青撕起來的,但沒想到,今天已經是第三天了,生活竟會如此平靜。
那為什麼第一天進村的時候,路過的大嬸兒會說那樣的話呢?
搞不懂搞不懂。
不過,搞不懂就算了。
肖青予不是個刨根問底的人。
她收拾好自己之後,走到院子裡,許小磊和楊清河已經站在那兒等著了。
“肖知青是要進城吧,我們也一起去,咱們走吧。”許小磊說。
“好。”
三人到村口的時候,時間剛剛好,這還要多虧了肖青予,她對時間把控的及其嚴格,可不能白等著。
其他四人已經到了,新知青全員出動。
另外,除了他們七個,還有兩個村裡的嬸子也要進城。
“哎呀,這是新來的小知青吧。”
其中一個嬸子笑著打招呼。
“嬸子們好,我們是新來的知青,我叫楊婉寧,以後請嬸子們多多關照。”
“哎呀,不愧是城裡的娃娃,這小嘴說起話來就是中聽。”
對於彆人的誇獎,楊婉寧開心地接受了。
其他知青隻是介紹了一下名字,打了聲招呼就算完事。
對於眾多男知青來說,他們並不擅長和村裡的大娘嬸子們打交道。徐妍眼高於頂,更多的是不願意跟她們說話。肖青予則是懶,當有人代替她開口的時候,她自然不願意親自開口。
於是這一路,兩個小時的車程,就在大嬸們的詢問和楊婉寧的回答中度過了。
肖青予有些無語。
這麼沒心眼兒的人竟然是女主嗎?祖墳都要被人家挖出來了,還以為是大嬸們親切好說話。
這樣長的好看,家裡人寵,兜裡有錢,單純好騙的人設,就不怕被村裡的大嬸們拐回去當兒媳婦嗎?
雖然大多數的大嬸們都比較喜歡能乾活的姑娘,但也不缺乏有遠見的,想要找個城裡媳婦,萬一將來可以回城了,自己兒子不也能跟著水漲船高了麼?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不回城。
這些知青大多都是高中生,差一點也是初中生,在這遍地都是小學文化,甚至沒讀過書的農村,已經很厲害了。
哪怕改變一下後代的血統,能好好念書也是不錯的。
趕車的老頭是村裡的孤寡老人,姓王。
他是一名退役軍人,在戰爭中傷了右腿後回到了村子,其實老王頭不缺吃穿,國家有發給他津貼,隻不過他一輩子沒有結婚,無兒無女的,留著錢也沒什麼用,就將錢都兌換成糧食,用來幫助村裡的孤寡老人和兒童了。